美國《烴加工》報道乙烯工業(yè)是石化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乙烯是下游石化產品的主要原料,可生產聚乙烯、環(huán)氧乙烷、二氯乙烷、乙苯、線性醇和醋酸乙烯酯等。黏合劑、化學品、涂料、包裝、建材、紡織品、橡膠和塑料也都以乙烯為基本原料。
石化市場的景氣周期與乙烯的供需狀況有直接關系。乙烯市場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這一基本經濟概念決定了乙烯市場的周期性。當供大于求時,石化行業(yè)利潤下降,生產商縮減項目計劃和資本支出,低效率的煉廠被關停,全球乙烯產能下降。當供小于求時,企業(yè)積極建設新裝置并擴大生產。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乙烯產能增長率達到兩位數。70年代乙烯供應穩(wěn)步增長。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乙烯需求增長率維持在3%至4%。由于塑料和樹脂消費的快速增長,90年代,許多公司新建了一批乙烯項目。上世紀到90年代中期,50%以上的乙烯新增產能來自亞太地區(qū)。90年代末,全球乙烯產能增至9200萬噸/年。
2000年以來,材料和技術的進步使設計和建設更大的乙烯裝置成為可能。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乙烯產能達到1.4億噸/年,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中東和亞太地區(qū)。中東乙烯工業(yè)得益于低成本的天然氣原料,使乙烯產能增加,支撐了針對歐洲和亞洲市場的全球貿易。中國的石化工業(yè)也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目前,乙烯市場呈現(xiàn)供小于求的態(tài)勢,新增項目將占據未來石化市場的主導地位。預計到2016年,全球乙烯產能將提高17%,超過1.7億噸/年。大多數乙烯新增產能將集中在亞太和中東地區(qū)。同時,在過去5年中,中東乙烯產能翻了一番,達2600萬噸/年。與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亞太乙烯裝置相比,中東具有廉價的乙烷原料及靠近亞洲和歐洲出口市場的優(yōu)勢。這種情況將隨著廉價乙烷原料在其他地區(qū)的出現(xiàn)而在短期內改變。競爭加劇以及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或將迫使中東各國對石化原料設定更高的價格。盡管中東的投資吸引力減小,但該地區(qū)新建項目的經濟性仍然可觀。
烯烴需求的增加和大量廉價乙烷的獲得正在改變著美國石化產業(yè)前景。到2017年,新建裝置、脫瓶頸、擴能和裝置重啟將使美國乙烯產能增加近30%,達到3000萬噸/年,美國新增項目將在未來十年中與中東形成競爭格局。
來源: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