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肥市場增長最大受益者為國際巨頭


時間:2013-05-17





  中國農作物的單產水平除個別品種外,多數(shù)低于美國,水稻每公頃的產量是美國的約85%,玉米和大豆的每公頃產量只有美國的六成左右。

  由于房地產等因素的侵蝕,中國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壓力與日俱增,要保證農產品產量,化肥成為主要貢獻因素之一,這為化肥公司提供了機遇。而中國過于分散的農業(yè)形態(tài)和上游資源的缺乏,又讓化肥公司“掙大錢”的前景看上去很遠。

  化肥帶來的“金瓜”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在朝向北部灣的沙灘里,鹽是含量最多的成分之一,看上去的不毛之地實際上價值不菲,當?shù)剞r民已經將這些沙灘改造成了哈密瓜的種植基地,地租水平漲至每畝1000元以上,超過上海郊區(qū)的農用地。

  樂東縣佛羅鎮(zhèn)豐塘村的邢孔敏承包了30畝土地種植哈密瓜,今年哈密瓜的市場行情不錯,地頭的收購價最高達到了每斤4元左右,如今還維持在3元以上的水平,這讓邢孔敏收入豐厚。

  海南種植哈密瓜,除了夏季由于氣溫太高田間無法作業(yè)外,其他時間都適合種植,勤快的話,一年可以種三季哈密瓜。邢孔敏的哈密瓜地每畝產量平均在6000斤以上,部分達到8000斤,平均每畝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按照每斤3元的收購價,除掉其他的開支,每畝的純收益在1萬元以上,30畝就是30萬元以上。

  哈密瓜種植的受益者并不僅僅只有邢孔敏,也包括中國最大的化肥進口商和銷售商中化集團。樂東的海灘除了陽光充沛適合種植哈密瓜外,哈密瓜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通過化肥來提供。根據中化集團提供的施肥方案,在哈密瓜的育苗階段,需要大量的氨基酸有機肥作為底肥,1畝要700公斤,此外還需要挪威復合肥25公斤/畝。哈密瓜出苗后,還需要追肥,其中挪威復合肥20公斤/畝、優(yōu)伽(18-18-18+TE)5公斤/畝、優(yōu)伽(12-6-40+TE)5公斤/畝、中化優(yōu)伽智鉀40公斤/畝。

  中化海南分公司總農藝師冼昌華說,中化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方案受到農民的歡迎,這種將化肥溶解在水中通過埋設在沙灘里的管道送至哈密瓜的根部,比傳統(tǒng)方式化肥撒播和漫灌可以節(jié)水約40%,肥料的用量節(jié)省約50%。

  不過農民“買賬”看重的可能并不是節(jié)約資源。邢孔敏說,按照中化集團的方案施肥,平均每畝地肥料投入成本1500~1700元,這要比其他化肥公司的產品高出300~500元,其他公司的化肥價格更便宜,但是買到假貨的幾率也比較高,而用假化肥導致減產的后果是邢孔敏不能承受的。

  樂東縣佛羅鎮(zhèn)農技站的一位楊姓技術員說,用其他公司的化肥和傳統(tǒng)施肥辦法,哈密瓜每畝的產量只有4000斤左右,而水肥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可以讓產量輕松達到每畝6000斤,增加的收入遠遠超出化肥上的投入。

  佛羅鎮(zhèn)哈密瓜的種植面積在2萬畝左右,楊姓技術員估計,中化的化肥能占到約一半的市場份額;整個樂東的哈密瓜種植面積在4萬畝左右,冼昌華預測未來會增長到30萬畝。

  失衡的化肥市場

  除了哈密瓜,香蕉也是樂東另外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香蕉對土壤的肥力消耗巨大,種過香蕉的土地換種其他農作物產量很不理想,這讓香蕉的種植對化肥也極為依賴。在海南,由于特殊的氣候,水稻可以種植三季,但是水稻在樂東等地并不多見,能夠給農民帶來更多收入的蔬菜、水果獲得農民的熱捧,蔬菜、水果的產量又主要與化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東北、華北等糧食主產區(qū),很少能像美國那樣實行作物的輪作和耕地的休整,土壤肥力損失嚴重,糧食的產量更是與化肥緊密相連。

  從1990年以來,中國化肥的產量和消費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化肥年生產量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由于全國人口和糧食產量的穩(wěn)定增長,國內化肥市場的需求在較長時期內仍擁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11年度,中國全年化肥總產量6027.2萬噸(折純),同比增長12.1%;2012年一季度,中國化肥總產量1733.9萬噸(折純),同比增長17.5%。

  化肥市場的景氣體現(xiàn)在幾家化肥巨頭的業(yè)績上。中化化肥是中化集團化肥的主要業(yè)務平臺,2009年到2012年,中化化肥的鉀肥銷量從236萬噸增加至318萬噸,鉀肥的銷售收入從67.50億元增至97.32億元。2012年,中化化肥的整體營業(yè)額達到411.90億元。

  鹽湖股份主要生產鉀肥,營業(yè)收入從2010年的58.83億元增至2012年的82.71億元,由于產品供不應求,鹽湖股份的產能利用率從2009年的111.13%增至2011年的121.21%。

  雖然中國化肥市場強勁增長,中國公司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以鉀肥為例,鉀肥雖然不屬于植物組織或化合物的組成部分,但在維持植物生命的幾乎所有過程中均不可少;此外,鉀肥還具有增強作物的抗蟲害、抗凍害和抗不良土壤環(huán)境的能力。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耕地70%缺鉀,正常鉀肥年需求量在1000萬噸左右,進口鉀肥依存度高達50%,Canpotex和BPC兩大國際鉀肥貿易巨頭控制全球70%的鉀肥地區(qū)間貿易,掌握了國際市場的鉀肥定價權。中化化肥從國際市場進口鉀肥,再加工銷售,該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最近3年雖有所增長,但由于上游受制于人,毛利率僅維持在6%左右。

  目前,中化集團在海南等地為農民提供整套作物種植解決方案的嘗試,是根據土壤養(yǎng)分測量的結果,結合作物生長不同階段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施肥方案,以及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解決方案。實際上這可以將中化集團旗下的化肥、農藥和種子銷售和推廣整合在一起,不再是單純的賣化肥模式,減少對國際化肥巨頭的依賴;從生態(tài)保護上來說,根據土壤測量的結果,有針對性的施肥,不是氮、磷、鉀一股腦施肥,也避免了江河湖泊的富營養(yǎng)狀態(tài)升級。

  截至2012年底,中化集團在全國能夠提供測土培肥等服務的農藝師總數(shù)已超過百人,而與國內上億農民相比,這些農藝師的數(shù)量只能算上是滄海一粟,農作物生產綜合解決方案要替代傳統(tǒng)的化肥銷售模式,看上去還是比較遠。


來源:化工慧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