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危機影響,全球乙二醇市場一直處于低谷狀態(tài),但當前乙二醇市場已開始復蘇,并逐漸向歷史價格峰值靠攏。受產能合理化調整以及需求增長的雙重影響,乙二醇產品價格的上漲速度要快于成本上漲速度,當前乙二醇生產利潤正在增大。
全球乙二醇需求擴大
乙二醇的世界需求中,聚酯用纖維、瓶片樹脂、包裝和光學薄膜等需求占90%,汽車防凍液等工業(yè)用需求占剩余的10%。受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對聚酯纖維需求增加的影響,2010年全球乙二醇需求量比2009年增長12.1%,達到1950萬噸,預計到2014年乙二醇全球供需將進一步趨緊,到2014年需求量將增長至約2500萬噸。以中國為主的全球乙二醇需求持續(xù)快速擴大,這將導致供需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供應方面逐年緩解:2009-2010年中東、中國的新建乙二醇裝置相繼投產,2010年產能提高了約300萬噸,但由于在中東出現原料乙烷供應不足等狀況,大部分新建裝置開工率較低。加之現有裝置故障頻繁,實際生產量遠低于產能,2010年的平均開工率由2009年的80%下滑到77%,實際供需較為緊張。此外,由于乙二醇的上游產品環(huán)氧乙烷在表面活性劑用途需求旺盛,實際用于乙二醇的份額逐漸減少,這也進一步激化乙二醇供應緊張。但是,直到2011年乙二醇供應方面才有所調整,全球各地區(qū)乙二醇開工率都處于相對高位,尤其是最具成本優(yōu)勢的中東地區(qū)開工率已接近95%,乙二醇產能逐年提升。
2011年世界沒有乙二醇新建裝置,開工率有所提高,因而產量在2010年的基礎上約增長70萬噸。2012-2014年有新建裝置投產計劃,2012年、2013年中國寧波河源化工50萬噸裝置甲醇制烯烴和中石油在成都36萬噸乙二醇裝置將投產,2014年中國石化在武漢的38萬噸乙二醇裝置和印度信誠工業(yè)75萬噸乙二醇裝置將相繼投產,巴斯夫計劃于2014年將其1,6-乙二醇的產能提高20%,安陽永金化工乙二醇項目自2010年9月開工建設,于2012年10月實現機械竣工,據了解,該項目已打通全流程工藝,并試產出20萬噸乙二醇產能。2012年乙二醇開工率達83%,2013-2014年將進一步提高至85%。此外,2011年開始中國相繼建成以煤炭為原料制乙二醇裝置,但2014年以前產量較少。受需求增長以及新增產能增速下降的影響,到2013年初全球乙二醇裝置開工率將升至80%。未來4~5年全球不太可能新增太多乙二醇產能,亞洲和中東地區(qū)有一些新增產能,但總產能不會超過200萬噸。
乙二醇市場價格走高 下游市場利好
2012年乙二醇市場持續(xù)低迷態(tài)勢逐漸好轉,下半年乙二醇市場回暖跡象明顯。4月原料乙烯價格持續(xù)走高,乙二醇成本繼續(xù)上行,5月、6月受原油價格下跌影響,乙二醇價格進入低迷狀態(tài),直到進入下半年乙二醇市場價格才有所好轉,價格普遍上揚,究其原因是中東裝置檢修影響。
7月31日科威特的115萬噸/年乙二醇裝置意外遭遇火災,部分產能將停車持續(xù)6周,而南亞、沙特朱拜勒、卡揚、中沙石化的多套乙二醇裝置,均在8、9月檢修,據慧聰涂料原料網了解,這些產能均在70萬噸/年左右,加上7月中旬乙二醇下游切片及滌絲量價齊升,這些均使得乙二醇價格在過去一個多月中反彈近兩成。筆者認為,如果發(fā)生多套同時進入檢修,將會導致國際乙二醇價格上揚。
慧聰涂料原料網統(tǒng)計出一組數據,證明國內市場乙二醇價格上漲:
華北地區(qū)乙二醇市場出廠價一覽
中石化乙二醇在第四季度月均出廠價呈下調態(tài)勢,下調幅度約在429元/噸,而燕山石化、天津石化乙二醇出廠價格走勢呈“凹形”態(tài)勢,也就是10月、12月乙二醇出廠價格持續(xù)高漲,漲幅約在68元/噸11月兩家公司的出廠價格是持平,大約在8000元/噸。
華東地區(qū)乙二醇市場出廠價一覽
由圖可見,上海石化乙二醇市場出廠價在第四季度呈“凹形”態(tài)勢,10月、12月上海石化乙二醇市場出廠價格略有下調,下調幅度在29元/噸,唯有11月乙二醇出廠價格下調幅度較大,出廠價格是7827元/噸,揚子石化與上海石化乙二醇市場出廠價格走勢相似,10月、11月乙二醇出廠價格下調迅猛,12月開始反彈,上調幅度約在31元/噸。
慧聰涂料原料網筆者認為,乙二醇市場需求逐年擴大,產能合理的調整,預計未來乙二醇市場價格回升,另外,隨著下游市場紡織業(yè)需求回暖,乙二醇將成為產業(yè)鏈中強勢環(huán)節(jié),行業(yè)景氣可期。聚酯行業(yè)與乙二醇的市場變化息息相關,2011-2015年,我國聚酯產業(yè)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和建設高峰,據統(tǒng)計,2012-2013年間聚酯新增產能達1070萬噸,產能增速達30%。隨著國內聚酯行業(yè)繼續(xù)擴張,乙二醇下游未來需求向好。
來源:慧聰涂料原料網 作者:安朋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