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國際油價仍呈上行態(tài)勢


時間:2011-11-03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雖然5-6月有一定幅度回調,但價格總水平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5%以上。

多方原因導致原油價格上漲

首先,新興市場國能源需求持續(xù)增長。2011年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放慢,但亞洲地區(qū)能源需求仍在持續(xù)增長。1-6月中國原油加工量同比上升6.3%,原油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長9.6%;韓國、印度的原油加工和進口量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上半年整個亞洲地區(qū)原油需求量環(huán)比上升3.9%、同比增長5.7%。

其次,利比亞石油供應中斷導致120萬桶/日優(yōu)質原油從市場上消失。今年上半年,西亞北非地區(qū)持續(xù)動蕩,先有突尼斯、埃及民眾游行示威,緊接著利比亞爆發(fā)內戰(zhàn),同時也門、巴林、沙特、敘利亞也出現政治騷亂。利比亞供應中斷使全球原油供應每日減少120萬桶,由于它出口到歐洲的全部是高質量低硫輕質原油,其他中東產油國無法替代,而大多歐洲煉廠只能加工輕質原油,于是歐洲石油市場便出現了持續(xù)的結構性短缺。與此同時,西亞北非的動蕩局勢也令市場憂慮情緒升溫,一些人擔心動亂會蔓延到中東核心產油國,對世界石油供應構成進一步威脅。

再者,日本地震引發(fā)核危機,一些國家燃油發(fā)電需求增加。這場災害雖然令日本石油需求在短時期內受挫,但救災和震后重建期間日本煉油廠開工率普遍提高,由于核電設施受損,二季度日本燃油發(fā)電量大幅度增加,進而推升了原油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日本地震引發(fā)的核危機也使許多歐洲國家的發(fā)電燃料開始向石油、天然氣等傳統(tǒng)能源回歸。

最后,美元貶值、市場投機也加劇了油價漲勢。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突然放大,大量資金涌入商品市場推波助瀾,使本來已居高位原油價格更加趨漲。今年上半年,石油市場的投機倉位由年初的15萬手漲至5月初的25萬手,增長近70%,投機者的重倉進入放大了地緣政治對油價的影響,而美元在1-4月貶值幅度超過11%,也對油價有助推作用。

總體來看,上半年世界石油市場已經從前一年的供需大致平衡向供應偏緊的格局轉變,國際油價上漲不僅受到地緣政治、突發(fā)性因素的推動,更重要的是緣于市場供求和貨幣因素的影響。2011年石油期貨的金融屬性日益凸顯,它已經成為投資人趨利避險的重要工具,并帶動了整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未來影響市場的因素

在接下來的半年里,國際石油市場所面臨的供需、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環(huán)境可能要發(fā)生一些新的變化。

市場對經濟增長放緩、能源需求減弱的預期增強。歐元區(qū)經濟持續(xù)疲弱,歐洲債務危機有蔓延、擴散的趨勢,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經濟體也將被卷入債務漩渦;新興經濟體受通脹困擾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印度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7.8%,創(chuàng)近5個季度新低,中國二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已被下調,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復蘇勢頭極不穩(wěn)定。

最近,國際能源署再次下調了對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預測,將今年需求的同比增量預期從之前的130萬桶/日調降至120萬桶/日。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12年的世界原油需求也只有小幅增長,增幅為1.8%,增加147萬桶/日,明顯低于2010年3.3%的增長水平。這表明高油價對經濟發(fā)展和能源需求的抑制作用在未來將會逐步顯現,同時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也給市場對未來的預期蒙上了陰影。

雖然目前供應狀況略有改善,但仍存在結構性短缺。在6月份召開的歐佩克會議上,石油輸出國組織雖然沒有就增產達成協(xié)議,但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已明確表示愿意提高產量、保障世界石油供應。5月份以來,沙特阿拉伯一直在逐步提高原油產量,6月份該國的原油日產已達到960萬桶,比前一個月增加了80萬桶/日,預計7月份仍將達到接近1000萬桶/日的水平,科威特、阿聯酋的原油產量也在小幅上升。從這一點上看,下半年世界石油供應狀況可能會有所改善,而6月23日國際能源機構決定在30天內釋放6000萬桶戰(zhàn)略石油儲備,也對緩解市場供應短缺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沙特等國的增產并不能解決利比亞戰(zhàn)亂導致的輕質原油供應短缺,此次IEA釋放儲備只能在短時期內平抑油價,世界石油供應的恢復仍存在著某種隱憂。

如今全球通脹繼續(xù)攀升,世界主要經濟體必將聯手干預市場、控制通貨膨脹繼續(xù)肆虐。今年以來,不斷高企的油價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的成長。持續(xù)的通貨膨脹使發(fā)展中國家生產成本上升、企業(yè)負擔加重、消費受到抑制,并加劇了社會動蕩的風險。如今這種危險已經蔓延到發(fā)達國家,歐元區(qū)通脹率上升至2.7%,超過了歐洲央行設定的2%的警戒線,美國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脹導致的公眾的不滿和壓力。因此,歐美各國都把壓制原油價格過快上漲作為下半年工作的目標之一,而IEA28個成員國在拋售石油儲備上采取的一致行動,更是體現了石油消費國聯合打壓油價的意圖和決心,對此,中國、印度也表示了積極的評價和支持。

歐美國家之所以采取積極的市場干預措施,是因為他們已經看到油價的攀升將會給脆弱的經濟復蘇形勢帶來新的威脅,只有穩(wěn)定住大宗商品價格、降低成本,才能期待消費和就業(yè)狀況的改善,使經濟走出逆境、渡過難關。因此,下半年西方國家對石油價格的干預將會繼續(xù),包括加大對商品期貨交易的監(jiān)管力度,打擊市場投機行為等等。

預期未來地緣政治形勢將相對趨于穩(wěn)定。經過近幾個月的持續(xù)動蕩,北非利比亞內亂雖然仍難以平息,但其對國際石油市場的沖擊已有所減弱。

在中東,沙特王室家族統(tǒng)治穩(wěn)固,富裕階層安逸于生活現狀,社會問題并不嚴重,出現大規(guī)模動蕩的可能性很小。也門、敘利亞局勢雖然尚未穩(wěn)定,但對世界石油供應的影響非常有限。因此,下半年地緣政治因素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可能會降溫。

我國應采取的對策

綜合來看,下半年困擾國際石油市場的因素依然很多,但其中大部分對油價上漲有抑制作用。如經濟增長放緩、石油需求減弱、供應狀況改善、主要消費國市場干預力度加大等。在這種環(huán)境下,國際油價將失去繼續(xù)大幅上升的動力,價格很可能會在目前的水平上震蕩徘徊,并呈現偏弱的走勢,四季度隨著用油旺季的來臨,價格可能會有所好轉。當然也不能排除由于突發(fā)事件、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因素導致的價格異常變動。

從更長遠的發(fā)展來看,由于世界石油供應形勢在未來總體趨緊,而世界石油需求將會逐年上升,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及中東產油國的石油需求量每年要增長100萬-110萬桶/日,再加上石油開采成本上升的影響,未來5年國際原油價格在總體上仍是逐步上行的態(tài)勢。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應抓緊最近一年油價相對疲弱的有利時機,加快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縮短調價周期、加大調整幅度,使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讓中國提早適應高油價的客觀環(huán)境,促進全社會的節(jié)能降耗和對新能源的開發(fā),控制能源需求的過快增長,同時加快石油儲備建設,加大海外石油投資力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應對更高油價的挑戰(zhàn)。


來源:《經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