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后,兩融規(guī)模徘徊不前,結構性分化展開,其中比較明顯的變化是融券余額持續(xù)增加,目前已經從近一年谷底回升至30億元關口上方。分析人士指出,宏觀經濟增長低迷、流動性寬裕漸近尾聲、市場熱點青黃不接等因素的出現(xiàn),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仍將處于弱勢格局中,融券規(guī)模有望進一步提升。對于投資者來說,提升融券倉位大概率能獲得階段超額收益,而短期市場的反彈或將為這一操作提供較好時機。
市場環(huán)境明顯偏空
3月12日,滬深股市融資融券余額報3869.9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繼續(xù)小幅下行。從融資、融券具體走向看,3月份呈現(xiàn)出典型的背離特點。在融資方面,融資余額3月3日報3879.82億元,顯示整個3月份在謹慎市場情緒影響下,融資規(guī)模逐漸進入到一個小的下降通道中。與之相比,融券余額則在3月份明顯上升。數(shù)據顯示,3月3日兩市融券余額尚處于27.07億元的近一年市場谷底區(qū)域,而3月12日融券余額已經重新回到30億元上方,報收31.22億元。
融券余額近期的顯著走高,與滬深股市的持續(xù)低迷明顯相關。從滬綜指看,自2月20日上探2177.98點后,滬指近16個交易日持續(xù)回落,3月10日還出現(xiàn)了長陰破位的走勢。在以趨勢交易為重要風格的兩融市場,滬深股市如此疲弱的走勢難免引發(fā)強烈的融券沖動。
值得注意的是,從當前各方面因素分析,滬深股市的弱勢格局很難快速逆轉,這意味著融券規(guī)模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戰(zhàn)略層面看,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環(huán)境是決定市場中期走勢的最重要變量。1-2月重要經濟數(shù)據昨日發(fā)布完畢。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11.8%,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速為8.6%。上述三個重要數(shù)據均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再結合此前發(fā)布的2月PMI以及PPI和CPI同比增速,宏觀經濟一季度重歸低迷確定無疑。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預期、央行持續(xù)進行公開市場正回購、超日債開啟債券信用違約風險等,都預示流動性最寬松的階段正在進入尾聲。由此看,從中期戰(zhàn)略層面而言,市場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與此同時,在戰(zhàn)術層面,當前A股市場也面臨兩大制約:其一,成長股結構性行情在持續(xù)了一年后,目前后繼乏力,而周期股受制于業(yè)績預期,始終難以獲得上漲契機,市場由此陷入潛力品種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中,若不經歷一段股價調整,資金恐怕很難大幅流入;其二,3月IPO重啟成為一致預期,市場供需層面也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
融券加倉三大思路
本周四滬深股市企穩(wěn)反彈,考慮到不利宏觀經濟數(shù)據預期兌現(xiàn),以及強勢股大面積補跌等因素,預計短期反彈具備一定持續(xù)性。這意味著,從融券角度看,市場中期格局不佳,為投資者融券做空增加了成功的概率,而短期的市場反彈又給逢高融券提供了有利時機。在融券時機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按以下三大思路通過兩融市場增加空頭倉位:
首先,估值過高的題材股是短期融券首選標的。盡管市盈率高低并不是衡量個股風險的唯一指標,但在資金有限、業(yè)績承壓的背景下,該指標仍應成為投資者衡量個股風險的最重要參考因素。從700只兩融標的股看,目前有68只個股的市盈率TTM超過100倍,傳媒、電子等前期熱門行業(yè)的高估股票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此類高估股票,特別是其中的過去一年漲幅較大的個股,應成為近期逢高融券的首選標的。
其次,權重股等待激情過后的融券機會。從估值和股價位置看,分析人士建議融券權重股不必過于心急。就2014年走勢預期看,權重股很可能呈現(xiàn)弱勢震蕩的格局,股價重心下移或許有限。因此,融券建議等待權重股的脈沖式上漲。近期,關于權重股的利好傳聞不斷,比如優(yōu)先股試點以及T+0、國企改革推進等等。分析人士認為,上述利好傳聞即便兌現(xiàn),對相關權重股的中期運行也很難帶來本質影響,但可能在短期引發(fā)股價脈沖式上漲。對于融券投資者來說,權重股若未來憑借相關利好大幅反彈,則可能構成良好的做空機會。
最后,利用ETF保證融券通道順暢。由于券源有限,兩融市場長期存在“想得到,做不到”的尷尬,為了順利達到融券目的,分析人士建議近期投資者可以加大對ETF的關注力度。目前兩融市場有不少ETF融資融券標的,此類標的券源供給相對充足,而且因為成份股的差異,不同ETF對成長股、消費股、周期股、大盤股、小盤股等都各有側重,能夠較好滿足構筑融券組合時對做空品種次序、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