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銀行間交易商協(xié)會已暫停副省級以下融資平臺公司發(fā)行中期票據。今年以來融資平臺公司掀起一輪“借新潮”,其中相當一部分的融資方式是從銀行信貸變成債務融資,并未增加現金流,新積累的風險不容忽視。有關部門出臺政策進行“剎車”,上述融資潮有望迅速降溫。
今年以來,地方融資平臺獲取資金方式悄然發(fā)生改變。受貸款集中到期兌付、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項目未及時投產等因素影響,不少地方逾期貸款陸續(xù)顯現,貸款質量下滑趨勢明顯。對此,監(jiān)管機構開始擰緊銀行地方融資平臺授信的水龍頭,平臺公司只能通過中期票據、企業(yè)債券、信托計劃等方式籌集資金。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信用風險也逐漸“交棒”到“影子銀行”手中。
今年以來,我國以城投債為代表的平臺公司債券融資規(guī)模迅猛增長。1-9月,393只城投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掛牌,籌資規(guī)模達到4686億元,較去年的3000億元大幅增加。一方面,發(fā)行規(guī)模出現井噴;另一方面,7%的利率加上息票,城投債年收益可達15%,成為一塊頗為誘人的蛋糕,引發(fā)部分機構建倉、頻頻“搶食”。
但在收益不斷調高的背后,是債券發(fā)行主體、資質層級的不斷下沉。中誠信資訊數據顯示,今年發(fā)行人主體為直轄市和省級的城投債比重下降10%和3%,而主體為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城投債發(fā)行量均增加9%。同時,縣和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設立的融資平臺達35家,占比為15%。
有分析認為,融資公司新發(fā)債券主要盈利和現金流來源基本是地方政府注資、資產劃撥、補貼等。
只要今后經濟平穩(wěn)增長得到保證,平臺公司發(fā)生較大規(guī)模償還風險的可能性依然較小,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在可控范圍之內。
不過,近年來發(fā)債的城投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并未改善,一些地級市平臺的風險狀況堪憂,部分項目無法在未來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平臺公司債券融資風險不容忽視。此外,大部分債券為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持有,特別是部分債券由于市場認可度不高,導致承銷銀行被動持券,這使得平臺債務風險仍然大量留在銀行體系,并未得到有效分散,銀行實際的風險敞口上升。更有甚者,一些銀行通過理財資金等渠道主動涉足此類債券市場。高企的收益預期及風險的不斷延后,在機構之間轉了一圈又一圈后,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風險卻沒有實質性化解,只是大家都不希望接到最后一棒而已。特別是債市迄今沒有一例違約,表面的“風平浪靜”開始讓市場對債券風險盲目樂觀。
種種跡象顯示,監(jiān)管機構已對此類債券風險仍舊大量在銀行體系之內“轉圈”有所覺察和警惕,有關針對性措施料能有效抑制風險蔓延。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