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出臺限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相關制度半個月以來,登陸滬深證券交易所的20只新股中有19只都因觸及“限炒令”被臨時停牌,雖然從上周新股表現看,限炒新規(guī)出臺后,打壓新股炒作有些效果,但還不夠,必須繼續(xù)努力。
每股必停的尷尬——不能口頭教育手頭獲利
據新華社報道,為了抑制新股炒作行為,自3月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半個月前分別出臺了相關“限炒令”,兩家交易所的“限炒令”主要是針對新股上市首日股價的波動幅度與換手率進行停牌至交易結束前的限制?!跋蕹戳睢背雠_后,兩家交易所共有20只新股掛牌上市。其中,除了在上交所發(fā)行上市的中國交建以外,其他7只登陸中小板和12只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的新股均在上市首日因觸及“限炒令”而被臨時停牌,但這依然未能阻止新股炒作出現開盤價虛高不下,掛牌首日之后炒作之風更甚、換手率更高的新特點。新股不敗,已成炒家心中難變定律。每每炒新獲利更強化了新股在炒家心中的地位。股市是成王敗寇的市場,口頭教育,手頭獲利,不會讓炒家遠離新股。
幕后游資的炒作——賺“快錢”的快感仍發(fā)酵
新股首日暴漲,幕后少不了游資的炒作。由于新股沒有套牢盤,易于收集籌碼,拉抬股價,成為炒家賺“快錢”的好“籌碼”。市場炒家往往看好新股的這種股性,在市場中翻云覆雨,形成了“新股”賺錢效應。而前些年,中小股、創(chuàng)業(yè)板更演繹出新股即炒,高舉高打的模式。以吉視傳媒為例,在公司上市之前,包括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在內的多家大型券商紛紛對于公司上市的合理股價作出了判斷,股價集中在6.5元/股至9元/股之間。然而,7元/股發(fā)行的吉視傳媒,上市首日一度沖高到14.16元/股,不僅讓機構的合理估值成為泡影,更是引發(fā)了游資、散戶的熱情。根據大智慧軟件統(tǒng)計顯示,上市當天,從銀河證券廈門美湖路證券營業(yè)部買入的吉視傳媒股票總額達到7557萬元,位列各買入營業(yè)部的榜首,而緊接著的次日,這家營業(yè)部又出現在了賣出金額營業(yè)部的首位,累計賣出金額更是高達8191萬元。更為默契的是,上市首日排在買入營業(yè)部前四名的,齊刷刷地在第二天列在了賣出營業(yè)部的前四位。如此集中、一致的動作,顯然不是偶然事件。如此快進快出,顯示是為了“賺快錢”。
臨停也有負作用——讓炒家減少托盤成本
有心人統(tǒng)計,在新股停牌新規(guī)實施后,登陸深交所的新股平均交易時間僅有16.8分鐘。而從近期新股的表現來看,漲幅一批比一批高,也說明游資在摸透交易新規(guī)后,掌握了新的操盤“技法”。金百臨投資首席分析師秦洪指出,限制新股炒作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炒家總是能找到漏洞的。秦洪認為,首先是滬深交易所限制不同,其中深交所將新股首日換手率限制在50%,漲跌幅限制在10%,但由于深市新股大部分是小盤股,首日很容易就撞線了,而游資可以選擇在集合競價時就將股價迅速推高,臨停對他們而言反而有利于減少托盤成本。
有人形容,這就像是舉杠鈴,本來炒家想把新股在交易中托到一個高價位,保持到收盤,這需要巨大資金頂住4小時的交易,而現在有了“臨?!保灰斪∈畮追昼姷慕灰?,反而讓炒家大大減輕資金壓力,這也就是從近期新股走勢看,限炒新規(guī)目的似乎并沒有達到,新股首日依然像飛蛾撲火一般沖上臨停線。
交易所也坦陳,導致炒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抑制新股炒作是系統(tǒng)工程。我們也期待著市場各方努力,早日讓新股炒作之風徹底退潮。
來源:揚子晚報 尹武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