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性地看待經濟發(fā)展中的問題


作者:李倩    時間:2011-10-24





截至目前,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已經悉數登臺亮相: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9.4%、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4.6%;9月份CPI同比上漲6.1%,連續(xù)兩個月回落;9月末M2同比增長13.0%;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guī)模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6萬億元。

伴隨著三季度經濟增速小幅回落、國際經濟持續(xù)震蕩,市場更為關注中國經濟將有何表現?貨幣政策會否放松?目前看,業(yè)內的主流判斷是,GDP和CPI持續(xù)回落是宏觀調控的結果。鑒于發(fā)達經濟體需求減弱,我國的出口可能在未來有所下滑,但投資和消費會保持目前的強勁態(tài)勢,加之進口增長強勁,因此我國不會出現“硬著陸”風險。目前突出存在的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只是結構性問題、局部性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結構性政策解決這一局部性問題。而面對依然徘徊高位的CPI,短期內貨幣政策難言放松。

政策主動調控使經濟平穩(wěn)降溫

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長以9.7%、9.5%、9.1%的速度走出了一條有別于以往超高速發(fā)展的軌道。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使經濟平穩(wěn)降溫、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繼續(xù)朝著調控預期方向發(fā)展。

“經濟增速的放緩是政策主動調控的結果,投資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控、地方融資平臺治理以及貨幣政策收緊、信貸規(guī)??刂频纫蛩氐挠绊憽DP增速下滑的趨勢肯定還會延續(xù)。”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同時指出,投資和進口等數據實際上表現仍然強勁,表明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充足,也足以較大程度上抵銷外部經濟環(huán)境惡化的不利影響。因此預計年內經濟增速可能只是略有放緩,幅度不會太大,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

確實,第三季度9.1%的GDP增速觸及了近兩年來的階段性低點,且由于國際需求放緩以及國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的進出口形勢不令人樂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仍然達到了9.4%;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在25%左右的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wěn)定運行在17%附近,高位徘徊的物價指數已受到壓抑,房地產調控成效也在不斷顯現。

政策沒有大幅度放松的必要性

實際上,令人擔心的還是通脹問題。對于9月份CPI回落至6.1%,多數業(yè)內人士的判斷是,通脹形勢尚未形成實質性變化。CPI連續(xù)4個月在6%以上的高位運行,7月份達到6.5%,應該說物價上漲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通脹預期與年初的既定調控目標相比,仍然有較大距離。

“盡管市場普遍預期明年的CPI可能會下降。但如果考慮潛在的風險因素,通脹反彈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首先,當前通脹上揚的貨幣基礎仍然存在。其次,CPI只是微幅下調了一兩個月,尚不能確認下行趨勢已經形成。更重要的是食品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和發(fā)達國家貨幣量化寬松,都有可能再次推高通脹壓力”。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指出。

從央行公布的初步統(tǒng)計數據看,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guī)模為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但從結構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guī)模的58.0%,同比高1.0個百分點。這說明,雖然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但占比和增速并不低。9.80萬億元的規(guī)模總體來看是適量的,并未出現流動性的反轉。若考慮到今年急速膨脹的民間融資,實體經濟獲得的資金或將超過去年。

雖然貨幣供應增長不是物價上漲的惟一條件,但控制物價上漲無疑要以控制貨幣供應增長為前提條件。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貨幣政策現在的主要目標是物價,物價現在仍然有反復的可能;另一方面,從整體的流動性來看是夠用的,貨幣政策不能收放過快;目前經濟僅僅是增速放緩,不會出現快速下滑的情況,總體分析,貨幣政策不會放松。”

經濟降速是經濟良性發(fā)展需要

由此來看,當前實施的穩(wěn)健貨幣政策,經濟增長速度的適度回調,不僅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也有利于減輕物價上漲壓力,更有利于未來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我們應該樂見當前經濟平穩(wěn)降溫,未來的關注中心應是在經濟減速中尋找增長的平衡點。

對于今后的調控政策,顯然應該從全局出發(fā),不宜再采取刺激性政策人為推高GDP,在經濟運行不出現大的波動的情況下,政策總體宜保持穩(wěn)定,重點放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fā)展方式和加快改革方面,努力為經濟的新一輪增長奠定好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利用經濟回調的時機,重點關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依賴外需和高投資率的經濟增長模式,這也是今后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點。

“降速是個好事情,是中國經濟良性發(fā)展的需要?!鄙缈圃航鹑谒袊洕u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分析說,尤其在現在資金偏緊狀況下,政府投資如果顯著放緩的話,就可以讓出更多的資源,使中小企業(yè)等資金緊張狀況間接地得到相對緩解。投資的減少、GDP的減速,也有利于緩解通脹壓力。


來源: 金融時報 作者: 李倩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