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話題引起各方熱議。
有外電稱: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通用貨幣的計劃不會讓任何人感到驚奇。這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自然結果。人民幣的國際化趨勢,將成為一場會對世界市場造成重要影響的“金融革命”。
人民幣為什么要國際化?國際化后有什么好處?什么時候可以國際化呢?
“走出去”是必然趨勢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聯(lián)合主席大衛(wèi)·馬什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形容目前的全球貨幣形勢是“一個沒有指揮的樂隊”。他說:“在這個樂隊里,美元是個聒噪的鼓手,不斷制造噪音。歐元曾經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但不幸的是,現(xiàn)在它的琴弦斷了。”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和馬什都認為,從戰(zhàn)略角度考慮,正是由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混亂,才使得人民幣必須要“走出去”。
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從減輕通脹壓力、內外兼修的實際角度來說,人民幣“走出去”也是必然趨勢?!爸袊母镩_放30年,出口了大量商品,進口了大量資本。要實現(xiàn)從資本進口到資本出口的過渡,人民幣必然要走出去。”
國際化利大于弊
人民幣國際化后,有什么好處呢?
對人民幣持有者來說,最直接的好處莫過于便利,當然好處遠還不僅于此;對企業(yè)來說,意味著可以在海外發(fā)行人民幣債券籌集資金,這不僅方便而且不用過于擔心匯率風險;對于國家來說,意味著如美國一樣,通過發(fā)行人民幣,可以享受到鑄幣稅的好處,而且對于目前處于通脹壓力的中國來說,人民幣流向海外也會減輕貨幣當局的壓力。
但專家們提醒,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對于人民幣“走出去”,盡管需要保持熱情,也必須客觀謹慎,貿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會使國內金融體系面臨較大的風險。
國際化尚無時間表
盡管中國央行方面一再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沒有時間表,但不少專家給出了一些預測。
李小加說,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需要10至30年左右的時間,大致分為三大路徑。首先,在5年至10年的中期內,人民幣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其次,在10年后的中長期階段,隨著資本項下管制的逐步放開,人民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再次,在20年后的長期階段,人民幣逐步成為儲備貨幣。
戴相龍則認為,由于目前人民幣尚未實現(xiàn)可兌換,人民幣“走出去”對中國制定執(zhí)行貨幣政策、促進金融市場發(fā)展、維護金融穩(wěn)定都提出了新的課題。人民幣要真正實現(xiàn)國際化,至少還需要3至4個五年規(guī)劃。
“跨境貿易結算的推廣,基本實現(xiàn)了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推出,使得人民幣國際化實現(xiàn)了貿易層面和資本層面兩步并走的格局?!眳R豐銀行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指出:“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會想方設法逐步地放開,或者發(fā)揮香港的作用,或者進一步開放上海市場。通過這種方式讓人民幣在境外能夠流通起來,經過10到15年的運營,我覺得我們應該能夠期待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逐步成為一個和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相抗衡的國際貨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