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周,農行毫無疑問成為了市場中最耀眼的“明星”。正是由于其周四早盤的跳水破發(fā),直接導致市場信心渙散,2600點這個重要心理關口的失守。下周只有兩個交易日,且受長假期間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投資者還是應該控制好倉位,多看少動。
農行底線告破 市場估值或下臺階
在發(fā)行價上苦苦守護了45個交易日的農業(yè)銀行,在本周四大賣盤傾巢而出之時,2.68元這個被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瞬間崩塌,市場再度空頭氣氛彌漫。
就指數而言,現在似乎還不是最難看的時候,但本周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卻創(chuàng)出了今年新低,這幾個巨無霸沒戲,要大盤上個臺階幾乎沒可能,這是屢次上沖2700點未果、大盤受阻于半年線的根本緣因。大盤銀行股節(jié)節(jié)走低有其直接的利空因素影響,而前期熱炒的小盤股在禁炒令的發(fā)威下,開始調頭下行,本周中小板指數出現明顯的筑頭跡像,熱炒的老“妖股”和新上市的小“妖股”在本周明顯收斂甚至崩塌,市場期盼惡炒小盤股之風收斂后,市場熱點會向那些被冠以價值投資的大盤藍籌股轉移,不料,“妖股”是滅了,但大盤銀行股也跟著創(chuàng)下新低。農行在港股中屢創(chuàng)新高,被當作寶;而在A股中被當成棵草,如此反差,可見當下股市弱到了什么程度。
盡管本周大盤出現了大跳水,但依然行走在一個不斷收斂的夾板區(qū)間中,這個夾板區(qū)間就是半年線和60天均線之間的區(qū)間,至本周收市,60天均線已抬高到2580點,而上方半年線已降至2700點之下,本周收于2686點,這個夾板區(qū)間的距離只有106點了,如果大盤還能行走在這個區(qū)間,這種盤局還能維持一段時日,但真正意義的突破已經不遠了。
接下來兩周,市場進入有史以來少見的超長假,下周只有2個交易日,再下周4個交易日后進入一周長假,這種超長假對市場的影響恐怕超過春節(jié)長假,這種態(tài)勢使市場卻步。大盤股本身炒不動,小盤股又有“人盯人”的“禁炒令”伺候,長假之前,資金選擇了退出,長假中的不確定因素都可能給市場帶來風險,更何況是一個影響將近三周的超長假,本周暴跌跟這個因素密切相關。
還有6個交易日,三季度就要結束了,四季度即便有行情,估計也不會太大。今年最高指數和最低指數實際上在上半年已經形成了,四季度中很難超出今年的3306點和2319點這兩大高低極限。有跡像表明,市場熱錢快速的從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撤離。本周上市的幾個新股,熱炒勁頭明顯不足,這個現象值得關注。遏制“妖股”的炒作是不是會使市場的熱點轉移到被冠以“價值投資”的熊股上來,這的確是個問題。但要在今年僅剩的三個多月中進行這種熱點切換,難度似乎蠻大。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要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妖股”還會卷土重來,那市場還會很熱鬧;要么“妖股”跟著大盤銀行股一起趴下了,如這樣,今年行情大概就這樣草草收場了。(應健中)
揭秘農行破發(fā)的真相
對于本周農行的破發(fā),市場自然會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認為這主要是受到銀行業(yè)利空消息的影響。的確,這幾天有關提高商業(yè)銀行撥備以及資本充足率等的傳聞絡繹不絕,對整個銀行板塊構成了打擊。
不過,仔細想一想,情況似乎又不那么簡單。農行上市以來,有相當多的交易日股價就在2.68至2.7元這樣極端狹小的區(qū)間內波動。應該說,這樣的走勢,很難認為是充分市場化的結果。當然,這可能與農行發(fā)行時設計的綠鞋制度有關。有意思的是,在綠鞋機制期滿失效以后,每天在農行的發(fā)行價上,仍然有大量的買盤堆積,其價格還是能基本站穩(wěn)在發(fā)行價上方1、2分錢的位置。不管這種狀況是如何形成的,從市場角度來說,似乎表明農行是有人在護盤,而且這種護盤已超出農行自身范疇,似乎有借農行穩(wěn)定大盤之意??陀^而言,這樣的信號未必是準確的,這里顯然存在某種認識上的誤區(qū)。需要指出的是,農行這樣的走勢,因為市場化色彩不足,所以是不可能持續(xù)的,而一旦破位,那么對行情的沖擊就很大了,特別對市場信心會構成明顯打擊,事實上,分析周四走勢就能看出,當天上午大盤就呈現出弱勢,但并沒有形成大規(guī)模跳水。而在農行跌破發(fā)行價后,情況就變了。部分視農行是否守住發(fā)行價為風向標的投資者,此時選擇堅決拋售,股指也就大跌了。
當然,不能把大跌歸咎于農行,但值得思考的是,農行一度出現的非市場化走勢,特別是被認為包含有護盤的含義,對市場來說并不是有利的。試想,假如農行上市后就是根據市場化規(guī)則運行,哪怕上市不久破發(fā)了,恐怕也不會對行情產生多大拖累,相反還有利于行情運行得更加自然。(桂浩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