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接受反壟斷調查 國內奶粉要自強


時間:2013-07-05






  洋奶粉企業(yè)肆無忌憚漲價的日子已經結束。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雀巢方面均向北京晨報記者確認,公司目前正在接受發(fā)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建議

  自強才是最有力反壟斷

  發(fā)改委方面表示,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些企業(yè)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奶粉價格偏高,存在對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價格控制行為,排除和限制了市場競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其實不用發(fā)改委調查,洋奶粉價格偏高已經成為民眾共識,但也普遍被民眾接受,這從洋奶粉的銷售量上就可以看出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洋奶粉借機牟利,奶爸奶媽們花高價買安全,寧愿傷錢也不愿傷身。

  “支持國貨,我愛中華”,筆者很想喊出這個口號,但看到桌子上給寶寶買的美素奶粉,我無語了。300元一桶的奶粉曾一度讓孩兒他爸牙疼都不敢看醫(yī)生,但是咬咬牙,我們認了。如今在國人心中,奶粉質量是與大品牌、純進口、高價位畫等號的,這讓洋奶粉漲價漲得理直氣壯,放著這么好的牟利機會,不漲才是傻子呢。正因為“國產奶”的不爭氣才讓“外國奶”如此大牌,是“國產奶”慣壞了“洋品牌”。

  洋品牌壟斷市場,無疑會給中國品牌、中國經濟帶來創(chuàng)傷,政府反壟斷是為了國產企業(yè),也是為了諸多買家,但是相比之下,國產奶粉走上自強之路,才是最有力的反壟斷。否則針對洋品牌的調查、改革,只能是揚湯止沸,無濟于事。

  打破洋貨壟斷,唯有國貨自強不息,誰買東西不想買個質量,買個安心?中國奶粉企業(yè)應看到消費者的需求,真正重視消費者的意愿,產品質量是商業(yè)的基石,群眾口碑是企業(yè)的支柱,少了這兩樣,企業(yè)就失去了活力,不堪一擊。政府也要積極投入到重建國產奶信心中去,幫助的方法唯有把好質量關,督促國內乳制品企業(yè)成長,不要因為現(xiàn)在對地方企業(yè)的一時疼惜,斷了企業(yè)發(fā)展的后路。讓洋奶粉壟斷倒逼國產奶粉自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王琦

  呼吁

  期待能使奶粉價格下降

  此次奶粉企業(yè)價格反壟斷調查,主要是針對進口品牌,從市場份額和銷售價格來看,被調查的企業(yè)均處于前列,行業(yè)影響力也非常大。而通過數(shù)據也可看出,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現(xiàn)在,進口奶粉平均漲價幅度已經超過60%,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進口奶粉國內外價差已超過兩倍。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大陸市場上奶粉零售價太高,消費者被迫要額外支付一大筆費用,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進口奶粉之所以敢賣高價,年年找各種理由輪番漲價,就是看中消費者對質量安全意識很強,對進口奶粉的信任度更高,為了孩子健康著想,再貴也要買。進口奶粉能夠占據市場主流,主要受益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國產奶粉因質量問題陷入信任危機,無法與進口奶粉抗衡。甚至于為謀得一席之地,國產品牌奶粉也紛紛打出使用進口奶源的旗號,以至形成強化效應,進口奶粉的地位愈發(fā)穩(wěn)固,對市場價格的把控能力也越強,并從中獲取巨大的溢價空間。

  無論從市場份額、國內外產品價差還是價格掌控能力來看,進口品牌奶粉均有壟斷操縱之嫌,發(fā)改委對其發(fā)起反壟斷調查,乃是合情合理之舉。雖然反壟斷來得晚了點,但還是能夠發(fā)揮出一定的威懾力,按照此前白酒反壟斷結果來看,巨額罰單開出以后,企業(yè)還是老實很多,市場走向也發(fā)生了逆轉。而從消費者的立場看,對奶粉反壟斷密切關注,就是希望能夠將奶粉價格打下來,使其更貼近居民消費水平,而非搞成奢侈品來賣。

  近期,政府針對奶粉行業(yè)頻頻出臺各種政策,目的就是清理整頓乳業(yè)亂象,打擊各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讓消費者可以喝到放心奶,享受到價廉質優(yōu)的奶粉??梢姡l(fā)改委采取的反壟斷措施,實則是在大棋局下的重要一步,借此機會敲山震虎,逼迫奶粉企業(yè)放棄高價營銷模式,回歸至理性市場競爭,將奶粉的不合理利潤拉下來。

  江德斌

  反思

  警惕“罰后便漲”現(xiàn)象

  資深乳業(yè)專家王丁棉表示,控制著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話語權是洋奶粉屢次提價的支撐?!澳壳皣鴥葖胗變耗谭凼袌黾s為350億,其中洋奶粉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從某種意義講,在缺乏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國內洋奶粉過高的價格,使得國內消費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于反壟斷調查結果,應當堅持“不看廣告看療效”。如果調查甚至處罰之后,奶粉價格不降反升,使消費者沒有享受到公正的待遇,那么監(jiān)管層面就應當進行反思。2011年,面對調控物價的巨大壓力,以及涉嫌價格操控的指控,先有發(fā)改委的約談,后有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和龍頭企業(yè)的“不漲”承諾,并對擅自漲價的聯(lián)合利華開出了200萬元的罰單,但隨之相關企業(yè)便順勢而漲。

  相比于一些發(fā)達國家對壟斷、操縱價格行為的高度警惕,以及對市場的監(jiān)管嚴格,反壟斷條款和處罰的嚴厲,國內的監(jiān)管則相對寬松,無論是從立法層面,還是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對于操縱價格等行為都施之過軟,甚至上演了“罰后便漲”的現(xiàn)象。如果此次調查,未能擠去暴利的泡沫,讓價格回歸常態(tài)和理性,使消費者從中真正獲益,那么反壟斷便沒有達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敢不敢反,善不善反是一回事,“反得怎么樣”又是另一回事,無論是電信領域的反壟斷,還是白酒行業(yè),只進行了數(shù)十起調查的國內反價格壟斷,其能力建設明顯偏弱,與國內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更是不成比例。在無法做到全面突破的情況下,抓住一個點“痛打深挖”,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也是公眾的最大期待。如此看來,洋奶粉反壟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唐偉

  延伸

  不止洋奶粉涉嫌壟斷

  從目前的經濟生活現(xiàn)實來看,涉嫌價格壟斷應該被調查的企業(yè),遠不止洋奶粉,應包括眾多跨國企業(yè)和國內企業(yè)。

  以智能手機為例,國內高端手機市場已被蘋果、三星等國外手機品牌壟斷,是不爭的事實。而從價格表現(xiàn)來看,中國市場價格偏高明顯,一款16GB版本的iPhone 5手機,中國市場的價格就比美國高出23%,一款三星Galaxy Note 8.0手機,也比三星在美國的售價高出30%多。雖然不同市場實行差別定價,有著復雜的背景因素,但這些企業(yè)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聯(lián)合運營商,實施了針對中國市場的不公平高價以牟取暴利,是應該被調查的。

  《反壟斷法》頒布實施5年來,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共對50多起重大價格壟斷案件開展了調查,其中既有對三星、 LG這樣的國外企業(yè),有奇美、友達等臺灣企業(yè),也有茅臺、五糧液這樣的大陸企業(yè),還有廣西米粉行業(yè)、浙江富陽造紙行業(yè)、廣東海砂開采行業(yè)等區(qū)域企業(yè),總體來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還存在諸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已經取得的成效警示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近年來,輿論呼吁進行反價格壟斷調查,比如,農產品惡炒、焦炭業(yè)減產保價、旅游風景區(qū)“占山為王”漲價、日化巨頭集體漲價、食用油集體漲價、成品油市場……但幾乎都沒有了下文。這說明,我國的反價格壟斷,還存在明顯的“選擇性”,選擇危及民族產業(yè)安全的外國企業(yè),選擇觸及經濟政策底線的企業(yè),選擇已經忍無可忍的企業(yè),而對更多或明或暗的價格壟斷現(xiàn)象,卻往往選擇了視而不見。實際上,我國目前價格壟斷的重災區(qū),是由政府行為引起的價格壟斷問題。比如,政府通過競標拍賣引起的河道采砂、短途汽車客運的價格壟斷,指定服務的定點照相、機動車檢測、車輛掛牌等價格壟斷,以及石油、通信、銀行等國家壟斷企業(yè)和水、電、氣等公共產品提供企業(yè)的不斷漲價問題。

  對洋奶粉開展反壟斷調查是應該的,而對更多各種各樣的價格壟斷行為,也應該及時亮出調查之劍。

  

來源:北京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