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限購奶粉,與消費者愁云慘淡相比,奶粉企業(yè)倒是一片歡天喜地。在博鰲年會上,蒙牛總裁孫伊萍在分論壇“提振消費:任重而道遠”上就表示,香港限購奶粉,對內地奶企是一個機遇。
在商言商,孫伊萍從香港限購奶粉中看到龐大的消費需求,倒也無可厚非,這也是市場眼光的體現。問題是,國產奶粉缺少機遇嗎?
在發(fā)展歷程中,國產奶粉可謂一個“幸運兒”,機遇從來就不缺少。當年,“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在這個口號推動下,國產奶粉迅速進入春天,一批國產奶粉品牌獲得了快速發(fā)展??上В瑖a奶粉并沒有珍惜這個機會,緊接著就發(fā)生了三聚氰胺事件。
辯證法中,危中有機。三聚氰胺事件對于三鹿奶粉,是一個巨大的危,但對于其他奶粉企業(yè),反過來也是一個機遇。如果其他奶粉企業(yè)從中吸取教訓,更加重視質量,搶占三鹿留下的市場份額,同樣能夠獲得快速發(fā)展。令人遺憾的是,一些企業(yè)和三鹿一樣踏上了邪路。此后,國產奶粉頻頻曝出問題,整個行業(yè)迅速由春天進入冬天,而其留下的身位,迅速地被洋奶粉搶占了。
市場波譎云詭,變化超乎想象。此后,洋奶粉也頻頻曝出質量問題。消費者花高價卻沒有買到好奶粉,這本是國產奶粉的一個機會??墒肓?,國產奶粉又陷到標準之爭中,而且似乎不甘寂寞,跟著洋奶粉后面出質量問題。
由此不難看到,這些年來,國產奶粉缺什么都不缺機遇。當一個又一個機遇擺在眼前,可國產奶粉總是錯過,自己給自己挖坑,不但沒有抓住“機”,反而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危”。這次香港限購奶粉,由此出現的市場空間,對于國產奶粉來說,確實是一個機遇。問題是,國產奶粉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嗎?
中國這么大一個市場,這么多嗷嗷待哺的孩子,奶粉不能完全依賴進口。沒有誰想唱衰國產奶粉,問題的關鍵是,國產奶粉要自強自立,而不是自吹自擂,只是抱怨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來說,抓住機遇有兩個突破口。其一,確立世界上最嚴格的生產標準;其二,確立世界上最高標準的質量賠償機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標準,出現問題按照最高標準賠償,做出世界第一流的奶粉,這才是搶抓機遇之道。
來源:羊城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