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思念、三全、灣仔碼頭三大餃子品牌均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隨后,速凍面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布,允許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消費者一時蒙了:又一個標準倒退了?衛(wèi)生部出面解釋,標準制定過程中,多次召開研討會,廣泛聽取各有關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企業(yè)意見,并在衛(wèi)生部網(wǎng)站公開征求意見。
在衛(wèi)生部眼中的“廣泛聽取意見、征求意見”,在公眾看來,卻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最起碼連專家也沒有弄明白是在“走過場”還是在戲弄人?君不見,多名曾經參與標準制定討論會的奶業(yè)專家選擇不再表態(tài):“我現(xiàn)在沒什么可說的了”,“說了有什么用?”
以前是輿論詬病專家被“收買”,專家意見被權力“定制”,現(xiàn)在是連專家也義憤填膺,用沉默來抗爭。這意味著公眾“又一個標準倒退了”的感覺是確切的,有關方面的辯解是無力的。當專家說“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復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后為什么會被推翻”時,就準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公眾的食品安全“標準焦慮”正在被漠視和故意忽略。
此前,《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認為,社會陷入了“標準焦慮”之中,并稱:如果食品安全標準失去了公信力,食品安全的防線又該從何筑起!可以說,連參與標準制定討論會的奶業(yè)專家也認為“說了有什么用”時,公眾和社會就只能在“標準焦慮”中越陷越深。
追問“誰在制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顯然并不多余。除了看到振振有辭的權力部門和囂張狂妄的大企業(yè),我們只能感同身受專家的無奈和公眾的失聲。當下社會中,“標準焦慮”的產生決不是空穴來風,那些食品安全標準越來越低的事實、食品安全風險時有發(fā)生的尷尬,都讓食品安全焦慮與社會和公眾如影隨形。而“標準焦慮”的實質無非是食品安全無法得到制度化保障和公眾的焦慮情緒無法找到理性出口的表征罷了。可以說,“乳品新國標出臺過程中關鍵標準最后一刻翻盤”成了公眾標準焦慮的一個小注腳。
當然,權力部門可以認為食品標準沒有“綁架”,但是。在公眾看來,這比“綁架”更可怕,因為這是權力者主動向大企業(yè)的“討好”,是主動的“投懷送抱”。在事關公共利益和社會和諧的食品安全問題上,專家和消費者的聲音在哪里?公共利益在哪里?社會食品安全在哪里?難道有關部門和企業(yè)忘記了消費者是如何用“腳”投票,拒絕國產奶粉而青睞國外奶粉的嗎?難道要公眾再次用“腳”投票來消除有關人士的“健忘癥”嗎?
就筆者的看法,應借鑒國外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做法,以防止標準的日益降低和“標準焦慮”的蔓延。一是讓專家參與、公眾知情和討論;二是做到公開透明,防止其成為“部門利益”和“關門制造”的產物以及被大企業(yè)裹脅、綁架。三是必須把公眾利益和消費者置于首要位置,而不是讓所謂的“國情論”“行業(yè)發(fā)展”成為擋箭牌。
更重要的一點是,應借鑒國外先進模式成立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機構,全方位負責食品安全標準的整理、修訂和起草工作,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協(xié)調工作,以改變我國目前對食品安全標準的管理部門有八九個之多而權力重疊、職責不清的局面。
在美國,食品行業(yè)超過80%的標準是國際通用的標準。在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就只能是“企業(yè)標準”嗎?如果不徹底醒悟過來,著力改變食品安邊標準的制定機制,對整個民族來說都是夢魘,食品安全的淪陷并不難想象。在食品安全領域,人家是“國際標準”,我們是“企業(yè)標準”的尷尬在警示我們: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機制該轉身了!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朱四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