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純,不是純情,是純粹。
我所謂的純粹,是指現(xiàn)象和事實真正體現(xiàn)了事物的本質(zhì)。
而所謂的無醇葡萄酒本身就不純粹,它不是真正的無醇,是個偽命名。他還是含醇,如果真正實現(xiàn)無醇了,就不能再稱呼為“酒”。也就是說,所謂的無醇葡萄酒打娘胎里出來,它就有點像現(xiàn)在流行的“偽娘”。
我這樣的言論,多少有點讓人感到沮喪。
如果要給它正名,我認為應該叫它“低醇葡萄酒”比較合適。說它無醇是不誠實的表現(xiàn)。借著無醇的名義,打著無醇的幌子推廣含醇的葡萄酒,是典型的誤導消費者。如果有消費者喝了無醇葡萄酒駕車,被警察檢查出酒精來,像酒商索賠,商家怕也脫不了干系,這就是不純粹帶來的后患。
酒與非酒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其中含不含醇,含醇則是酒,不含醇則不是酒,因為酒就是醇的代名詞?,F(xiàn)在尷尬的問題在于,我們既不能脫離酒的范疇,又不能含醇,這樣的要求真的要命。魚翅和熊掌二者皆缺一不可,如何是好。不能因為含醇低,我們就可以說它是無醇酒了,無醇怎么能是酒呢?也不能說含醇低它就健康了,反過來理解就是含醇高的酒就是不健康的了。那眾多的葡萄酒企業(yè)大肆宣傳葡萄酒養(yǎng)顏美容,軟化血管的言論不都成了謊言嘛?
歐洲人幾乎將葡萄酒的質(zhì)量和文化做到了極致,他們?yōu)榱吮苊庖锰鹁茖е路逝?,將糖從葡萄酒里脫出去,但是,沒有人宣傳它的葡萄酒是無糖葡萄酒,因為這樣說是不正確的,脫糖后的葡萄酒還是含有少量糖分。這就是人家認真誠實的態(tài)度。這事情要是換到我們國家,把“無糖葡萄酒”口號喊的滿天飛一定成為必然現(xiàn)象。我們許多人嘲笑西方人單純,其實不然,人家是純粹而已,所以,他們總能將產(chǎn)品做到極致。
偽無醇葡萄酒打健康牌是個噱頭,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管低醇還是高醇,只要適量飲酒,對身體就沒有大的危害。只要過量,不管你低醇高醇,只要含醇結果都一樣,健康從何談起呢。說飲酒有益于健康,除開適量飲酒這個說法以外,恐怕其他的說法都難以自圓其說。
無醇葡萄酒真正的意圖是奔著“酒駕”政策來的,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自一系列的惡性交通事故引發(fā)社會大討論,進而促使政府嚴查酒后駕駛以來,對酒后駕車行為是一路窮追猛打,不僅沒有放松,還意欲將酒后駕車寫進刑法,對違反者問以刑責。這著實讓酒行業(yè)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從我們的小資階級往上走,中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階級,達官顯貴,誰不是我們酒業(yè)的貴客,又有誰不是進屋就喝酒,出門就駕車,突然來這一棍子,徹底的打懵了。而其,一點恢復元氣的希望都沒有。如何是好?
英博金龍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推出了一款無醇啤酒,一時間,似乎給整個行業(yè)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不到三天,湖南政法頻道就報道了,說無醇啤酒并不能幫助酒后駕駛者逃避檢查,并拍了現(xiàn)場被查的倒霉駕駛員,接著做了實驗,證明所謂的無醇啤酒其實只是低醇酒而已。因為宣傳的無醇,消費者就在這樣的引導下多喝了幾杯,結果還是逃不過儀器檢測。由此觀之,這無醇酒比正常含醇的酒還要害人。駕駛員知道正常的酒逃不過檢查,所以就會克制自己不喝,那也就沒事了。你這個無醇酒,讓駕駛員如獲至寶,開懷痛飲,誰知道你還是含有酒精啊,上路被交警一逮一個正著,這不是害人不淺嘛。無醇啤酒基本上就這樣胎死腹中了,說什么迅速得到消費者認可,純粹一派胡言。
愛酒者,懂酒者絕對接受不了無醇酒。喝無醇酒,有什么好處呢?口感味道比正常的酒好,那是不可能的,沒見過低度酒比高度酒醇香的。說它健康,純粹是扯淡,你能比鮮榨果汁更健康?喝著沒味,撐著難受,喝它干嗎?這就是不純粹的外在表現(xiàn)。
縱觀古今中外,禁酒令寫滿了整個歷史,禁止酒后駕車,幾乎是法制國家通行的準則。但是,沒有一個國家為了應對酒后駕車弄出個無醇偽酒來。酒后駕車催生了代駕服務,也對公共交通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酒廠打出了當堂飲酒送的士費的促銷手段,這都是積極的應對手段,是可以加以提倡和推廣的,而無醇酒,動機不純,害人不淺,還是別提倡的好。
無醇酒,是個偽娘,即不能成為時尚概念,也無法對它產(chǎn)生堅定的信念,被邊緣化是注定的宿命。而像張裕王朝這樣的企業(yè)雖然有能力將一塊垃圾打造成一個名牌,但是,恐怕他們更注重產(chǎn)品真正的內(nèi)涵,不會對這樣個性不明,先天缺陷的產(chǎn)品產(chǎn)生興趣。
如果要真做無醇偽酒,大家不妨學學哇哈哈的“啤兒茶爽”,人家的定位很清晰,也不妨礙打打啤酒的擦邊球,至少,它不去蒙人。這也算是一種純粹吧。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作者:程禹銘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