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自宮坐實洋奶粉話語權


時間:2011-07-11





7月3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但是,即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也不愿意轉向國內奶粉。

盡管國家發(fā)改委約談過洋奶粉企業(yè),但是從雀巢、澳優(yōu),到雅培、惠氏、多美滋、美素,洋奶粉漲價風潮仍在繼續(xù)。從市場的角度講,洋奶粉漲價是國產奶粉咸魚翻身,搶占市場份額的契機,然后,中國乳業(yè)面臨多事之秋,衛(wèi)生部敲定的乳業(yè)新國標中,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每毫升200萬個,而此前的標準是50萬個,歐美標準在10萬個左右。新國標還將生鮮奶源的蛋白質含量從原來的2.95%下調至2.8%,歐美標準則是3%以上。在三聚氰胺陰霾尚存的當下,相關部門不僅不回應消費者質疑,想辦法提高乳業(yè)標準,反而大幅降低乳業(yè)標準,導致中國乳業(yè)標準遠遠落后于國際標準。中國乳業(yè)標準如此之低,乳品質量如何保證?消費者如何放心?監(jiān)管部門與乳企的社會責任感何在?即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寧可忍受高價洋奶粉的盤剝,也不愿意選擇國產奶粉。如是詭異的乳業(yè)市場現狀令人糾結,更讓人泄氣。

應該說,原奶收購價、食糖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運輸成本上升,奶粉產品更新換代,配方改變,整個食品行業(yè)漲價,都是洋奶粉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日本地震造成環(huán)境污染,原先購買日本奶粉的消費者也紛紛采購其他品牌洋奶粉,進一步增加了洋奶粉的定價話語權。但是,毋庸諱言,三鹿奶粉事件事件以后,國產奶粉面臨信任危機,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恨鐵不成鋼。再加上近來沸沸揚揚的中國自降乳業(yè)標準的消息,更是讓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徹底沒了信心。盡管洋奶粉價格不斷上漲,每罐奶粉動輒幾百元,消費者心疼自己的口袋,但是洋奶粉仍被不少中高收入消費者青睞。洋奶粉逐漸掌握了國內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部分洋奶粉在毛利率高達60%的情況下,仍頂風上調價格,說漲就漲,底氣十足。如果市場供求關系不發(fā)生變化,洋奶粉繼續(xù)掌握市場定價權,洋奶粉可能還會繼續(xù)漲下去。

國家發(fā)改委曾約談了17個行業(yè)協會,要求暫緩漲價,食品行業(yè)是約談重點,奶粉行業(yè)不能例外。入鄉(xiāng)隨俗,洋奶粉不應是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獨立王國,想漲就漲。雖說消費者普遍信任洋奶粉,但是消費者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經濟承受能力有限,他們對奶粉價格比較敏感,受制于經濟實力的影響,如果洋奶粉無休止?jié)q價,部分消費者可能少喝奶粉,或者改弦易張,重新購買并讓人不放心的國產奶粉。

對于國產奶粉來講,在喧囂的洋奶粉漲價漩渦中,價格相對低廉,本來是競爭優(yōu)勢籌碼。但是,國產奶粉并沒有抓住日本奶粉受到核輻射影響,歐美奶粉漲價的契機,重新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奪回市場。卻自我感覺良好,對坊間質疑聲音要么極力狡辯,要么保持沉默,根本沒有回應民意、解決問題的姿態(tài)。實在令人遺憾。

對此,一方面需要國產乳企拿出誠意,讓利潤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加強行業(yè)自律,從奶源到生產、銷售諸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把關,不干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把奶粉市場拱手讓人的蠢事。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提高國產奶粉標準,并督促落實。不能用影響奶農利益這類不入流的借口自降乳業(yè)標準,自絕市場銷路。

唯有從源頭上下工夫,從制度上強化、落實,提高乳品標準,加大奶粉質量的監(jiān)管力度,及時公布檢測信息,讓制度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才是化解國產奶粉信任危機,打破洋奶粉定價話語權的關鍵。如果監(jiān)管部門埋頭打醬油,國產奶粉一路事故不斷,恐怕只會坐實洋奶粉的定價話語權,造成多輸的局面:監(jiān)管部門自廢武功,中國乳企把市場拱手讓人。中國消費者要么不喝牛奶,要么忍受高價洋奶粉的盤剝。

來源:東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