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走私成風 國內處境尷尬


時間:2011-06-17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習慣的養(yǎng)成,我國的葡萄酒進口迅猛增長,走私高檔紅酒變得非常時髦。值得注意的是,走私高檔酒傷害的并非正常進口的高檔酒,而是國產酒。

一份來自法國海關的2007年記錄顯示,出口到中國的紅酒數量遠遠超過了中國海關相應的進口記錄。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超過70%來源于走私。以北京海關最近查獲的一起案件為例,某犯罪團伙2004年到2009年期間,從法國、英國、香港等地走私進口葡萄酒8萬多瓶,總計涉嫌逃稅2000多萬元人民幣,案值6000多萬元。

走私者鋌而走險走私紅酒的動力是什么?按照國家規(guī)定,進口紅葡萄酒需要繳納14%的進口關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消費稅,這意味著一瓶紅酒過關后會增加近50%的稅費成本,走私確實有利可圖。

寧波紅酒酒業(yè)投資人呂達銷售進口葡萄酒多年,對走私酒泛濫有著深刻的體會,市場甚至已經形成了對走私酒的偏好。

呂達:拉菲一個空瓶就要賣到一千多塊錢一個,肯定要影響的,人家不相信你,他會認為你也是走私過來的,從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那些地方,走私過來的是沒有中文標簽的,很多客人現在來問我買酒的有沒有后面沒有貼中文標簽的,他就要那種,他說送人別人不知道這是什么價格,賣掉100箱,20箱國產的,80箱進口的。

寧波保稅區(qū)是我國國內最大的進口葡萄酒交易市場,寧波保稅區(qū)物流發(fā)展科科長王鵬對走私酒帶來的沖擊深有體會,國產酒業(yè)成了受害者。

王鵬:就從寧波來講好了,寧波原來國產平牌受歡迎程度還是很高的,像王朝和威龍是在這邊賣的最好的,那個時候價格高高在上,現在價格下來了,銷量也下來了,據我觀察來看,好像下降幅度比較大,價格本來一瓶70,80,現在已經降到30,40,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走私葡萄酒已經讓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內葡萄酒產業(yè)面臨窘迫境地,然而想要打擊走私酒也沒那么容易。

北京海關緝私局處長杜增杰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有走私者將大宗葡萄酒分拆為多票申報逃稅,還有偽報品名,低報價格,更有利用藏匿方式走私入境。走私花樣翻新不斷,給葡萄酒行業(yè)帶來隱憂。


來源:中國廣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