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出現一種名為“牛肉膏”的添加劑,可以把雞肉、豬肉等加工成為口感和牛肉相差無幾的“牛肉”。18日,記者調查昆明市場后發(fā)現,很多食品添加劑店都可買到牛肉膏,不僅如此,羊肉膏、烤鴨膏、雞肉膏等都可隨處買到。
隨處可買到的牛肉膏讓人感到恐慌,我把以上信息在微博上轉發(fā)給了“@昆明警方”,警方新聞發(fā)言人姚志宏引了一則新聞作為回應:廣州市工商局稱,牛肉膏等食品添加劑屬于調味品,只要生產和使用證照齊全,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消費者還是可以放心食用。
牛肉膏等食品添加劑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人希望工商等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也有人認為這已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公安機關應該介入。問題是,很多添加劑的買賣流通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權力介入查處或頒布禁售令都顯得出師無名。媒體曝光后,就算相關部門不處理,消費者也可用腳說話,拒絕食用。問題是抵制或妖魔化食品添加劑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嗎?
事實上,老百姓并非要追究食品添加劑違法,而是關心添加劑究竟有沒有毒,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F在食品添加劑被一邊倒地聲討,我們應該冷靜下來,不要先入為主地判定添加劑就是“毒藥”,更應該相信科學,實事求是地看待添加劑的影響。
從牛肉膏是怎么制造出來的過程或許能判斷其是否對人體有害。我查到一篇名為《牛肉浸膏的生產技術》的文章,發(fā)表在2006年第4期的《肉類工業(yè)》雜志上,文章介紹,牛肉浸膏是以鮮牛肉為原料,利用食品生物技術,經酶解、熱反應等生產環(huán)節(jié),同時添加部分氨基酸、糖類、天然香辛料等營養(yǎng)物質加工成的,具有濃郁肉香風味的天然調味料。只要是按質量標準進行生產的,是不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一直肯定食品添加劑的作用,他曾說過:“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yè)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yè)”。我相信科學家的判斷,食品添加劑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表現,一些先進發(fā)達國家使用食品添加劑要比我國早得多,現在依然在使用。與其制造啥都不能吃的緊張氛圍,更該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如“牛肉膏”符合國家標準,而國家標準和相關規(guī)定是經過長期的嚴格試驗和篩選,證明對人體安全、有些還對健康有益才允許使用的。
現在有的人羨慕古代人吃得是純天然,當下食品添加劑太多,產生什么都不敢吃的恐慌心理。但是事實證明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醫(yī)療水平提高是重要原因,而包括添加劑在內的食品工藝的進步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茹毛飲血的原始時期,夠純天然了吧,而眾所周知,不知取火吃熟食的原始人最容易生病、壽命最短。防腐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可古代沒有食用防腐劑,食物擺放一久容易腐敗變質,產生黃曲霉菌,吃下這些變質的食物才真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
吃牛肉風味的薯條,人們不會把土豆當成牛肉,大部分人也不會認為牛肉風味是來自有毒有害物質。而豬肉等加工冒充的“牛肉”才真正有欺騙性。這樣一分析可知,錯不在食品添加劑,而在于那些“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的添加劑使用者。而相關部門對欺騙消費者行為的查處是完全合情合法的。
來源:紅網 作者:普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