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港兩地交流日益密切,深圳人去香港購物、旅游越來越方便。去香港的次數多了,除了名牌手袋、鐘表、化妝品等“老三樣”,不少深圳人也開始把家常用的油鹽醬醋、奶粉紅花油大包小包從香港“背回家”。不少深圳主婦甚至還列出了長長的“值得買的香港日用品清單”,掛在網上供切磋探討。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深圳本地超市售賣的國產醬油、醋等日用品價格與香港相差無幾,質量卻參差不齊優(yōu)劣難辨;不少市民則反映,除去價格、分量等因素,去香港買生活用品最看重的還是“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即使遠點、累點不少人也覺得值。
口岸目擊:赴港歸來“掃”回大包日用品
一連幾個周末,記者來到羅湖、福田口岸一看究竟。盡管盛夏高溫逼人,但周末前往香港的深圳市民一直絡繹不絕。而在入境大廳,赴港歸來的旅客幾乎人手兩三只大購物袋,不少人則干脆拖著旅行箱進出口岸。記者發(fā)現,除了名牌包袋和奶粉,很多旅客都帶回了大包醋鹽醬料洗發(fā)水等日常生活用品,而正紅花油、腸胃丸、驅蚊水等也成為夏天深圳人愛買的港產藥品。深圳人鄧先生表示,自從看到國內一些黑作坊造假的報道后,幾年前他就從香港買鹽醋醬油回深圳。香港的醬醋調料價格與深圳基本持平,而且多半是香港本地和臺灣生產,長期食用感覺不錯也比較放心。而60多歲的李阿婆則表示,以前總覺得香港的東西很貴,但去的次數多了比較才發(fā)現香港有些東西既便宜又好用。比如香港很多超市售賣的一種腸胃丸,兩包裝港幣18元,折合9港幣一包,而深圳同類腸胃藥多半都要20多元一瓶。此外,香港各大藥房、超市售賣的香港、新加坡生產的正紅花油也都以質優(yōu)價廉著稱。
記者調查:市場上醬醋良莠不齊
與此同時,記者也對深圳多家超市銷售的醋鹽醬料進行了調查。記者發(fā)現,深圳超市銷售的醬油、醋和食用鹽基本都是國內生產的,多來自山西、河南、浙江、廣州,而香港品牌的李錦記醬油也多是廣州等地灌裝的。在醬料調味品柜臺,“山西陳醋”的品牌和廠家最多,記者隨便數了一下就有東湖、古燈、恒順、水塔、紫林等十多個牌子,如果再加上鎮(zhèn)江香醋和浙江紅醋、白醋,深圳市面上銷售的醋類品牌就達到二三十種,這還不包括在一些農批市場、小超市銷售的醋類醬料。除了品牌眾多,各種“陳醋”的價格也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在超市的促銷商品中,“山西陳醋”最低只要1元/瓶,多數500ML裝陳醋價位都在每瓶3.8~5.8元之間;而一種精包裝的“山西精釀老陳醋”500ML裝價格高達23.8元/瓶,比最便宜的促銷裝竟相差20倍以上!同為“山西陳醋”,價格為什么相差這么多呢?銷售人員表示,陳醋有多種加工釀造方法,價格貴的自然質量好很多,有貴有便宜也是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記者表示,價格不同的陳醋是否有產地證明和質量檢測報告,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國產醬醋類還沒開設這種檢測服務。
業(yè)內人士:國產醋造假頻出值得反思
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深圳市面上銷售的山西陳醋良莠摻雜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近年來,記者在一系列追蹤報道中發(fā)現,在深圳、惠州、東莞等周邊地區(qū),存在著不少“造醋窩點”。執(zhí)法人員曾在市內農批市場及關外某公司倉庫當場搜出醋酸、灌裝瓶和多個品牌的“山西陳醋”標簽,而這些假醋則主要流入農批市場、小型超市和夜市排檔。造假人員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些“陳醋”確實都是用工業(yè)醋酸摻水勾兌的。
負責進出口食品監(jiān)管的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則表示,香港有很嚴格的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制度,包括鹽醋醬料在內的食品中一旦檢測中有害物質將立即停止銷售,同時相關廠家和銷售單位都要受到沒收產品、重金罰款甚至判刑等嚴厲的懲罰措施。因此香港本地銷售的任何食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即使是外地生產銷往香港的食品也需要符合香港本地的標準。比如近年來深圳生產的月餅大量銷往香港,檢驗檢疫部門都設置駐廠管理、原料溯源等嚴格的監(jiān)管流程,有效保證了供港食品的安全。不過,目前國內生產、國內銷售的食品還沒有建立如此嚴格的監(jiān)管制度,深圳市民目前喜歡去香港買醬醋、奶粉等食品就是覺得香港的監(jiān)管做得好、“圖個放心”。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切實加強此類管理,讓深圳人吃得更放心。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