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衛(wèi)生標準,是根據國家衛(wèi)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7年發(fā)布的GB2760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嚴格執(zhí)行?!崩ッ魇匈|量技術監(jiān)督局官渡分局紀檢組長石林勺向記者介紹了關于食品添加劑的相關法規(guī)。據介紹,《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參考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對每一類型食物添加的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嚴格規(guī)定。
然而,因為食品添加劑種類太多,造成了濫用,如此一來,消費者很容易把食品添加劑與非法添加物混為一體,那么,究竟誰在為誰背黑鍋?本期健讀本一一為你做出解答。
內幕
越是發(fā)達的國家 食品添加劑用得越多
食品添加劑是合法的。據專業(yè)人士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中國所發(fā)生的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劑引起的,而都是由非法添加物引起的。
目前,非法添加物中常見的有兩類:一是將嚴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當成食品添加劑來使用,如三聚氰胺;二是食品級的添加劑用工業(yè)級的添加劑來代替,如面制品中使用的碳酸氫鈉,此舉往往是為了降低成本。
中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與國際接軌,食品添加劑添加到何種食物、添加的最大劑量都需要經過政府部門嚴格審核。評審過程涉及公共衛(wèi)生、毒理學、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等領域,要大量參考國外資料和自己的實驗資料。
食品添加劑的適用食品和最大使用量是根據人體體重、終生攝入一種食品添加劑而無影響到健康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值(無毒性量/安全系數)的1/100~1/500作為安全衡量標準最大使用量。
在這種嚴格的審查下,食品添加劑,只要是按照政府所規(guī)定的種類、品種、使用范圍、使用量添加,那就是安全的。越是發(fā)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用得越多。美國不過三億人口,卻占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劑使用量的四分之一,在中國50萬多家食品工廠,亦靠食品添加劑支撐“色、香、味”。
據了解,我國每年實際發(fā)生的食物中毒例數在200萬人次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吃了不潔食物由有害微生物引起。其他的則多由違法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引起。如2005年蘇丹紅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等,造成了消費者的嚴重恐慌。而最近的“麥當勞事件”造成的轟動,恰恰也反映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太多、太深。事實的真相在于,食品添加劑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鍋”。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之一,在食品制造和加工中必不可少,國家對于食品添加劑能否使用、使用范圍及用量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只要企業(yè)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另外,遵紀守法的食品生產企業(yè),也不會毫無節(jié)制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事實上許多食品添加劑過量使用,只會破壞食品本身的品質和口感。
案例
麥樂雞
麥樂雞里的添加劑 薯片等膨化食品中也有
不久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調查發(fā)現,麥當勞出售的麥樂雞含有玩具泥膠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同時還有化學成分特丁基對苯二酚。
雖然事后麥當勞發(fā)出聲明稱,相關成分含量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但“麥樂雞事件”仍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那么,麥當勞炸雞產品里面的化學物質是怎么回事?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做出了專業(yè)解答。
這兩種成分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是消泡劑,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是抗氧化劑。其實,這兩種添加劑絕不僅存在于炸雞當中。
平常,我們在家里炒菜,很少看見油大量起泡甚至溢出鍋外。這是因為你家里的油只用一次。新鮮的油加熱時是很少起泡的。但是,如果油脂長時間加熱,像炸雞店一樣,連續(xù)用上幾天,油就會變黏稠,容易起泡、冒煙。這樣不僅會使油炸操作變得困難,容易燙傷工人,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以及引起火災等問題。所以,加點消泡劑,是生產煎炸食品時的正常工藝處理。
你在家里做菜的時候,肯定也不會加抗氧化劑,但是不要以為你的菜里就測不出來TBHQ。這是因為,你買來的油里面很可能就有這種成分。油脂從生產出來,到分裝上市,到買到家里,然后全部吃完,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油脂久放是會產生異味的,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很多油脂產品都預先添加了各種各樣的抗氧化劑,其中TBHQ最為常見。
這種抗氧化劑善于撲滅自由基,能很有效地延長油脂的存放時間。它還有一個大優(yōu)點,那就是耐熱性強,適合用于油炸食品。其他很多天然抗氧化劑在這方面都比較“弱”。
因此,如果購買那些能夠在室溫下放幾個月以上,其中脂肪又很多的產品,不可避免地就要與抗氧化劑經?!坝H密接觸”了。比如說,如果你買油炸方便面,只要睜大眼睛盯著包裝上的配料表看,很可能看到TBHQ這個縮寫。經常添加各種抗氧化劑的還有薯片、鍋巴、膨化食品等,甚至某些糖果和巧克力。
口香糖
木糖醇本身就是添加劑 咀嚼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除了大眾關心的“麥樂雞”問題,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記者也隨機詢問了一些讀者,他們也提出了自己不解的問題,記者選擇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請教專家,幫忙解答。
口香糖可以保持口腔清新,是大家喜歡的食品。那么,口香糖究竟含有哪些添加劑?關于“咀嚼口香糖時間過長會產生毒素”的坊間傳言又是否真實呢?據了解,市面上現在售賣較多的是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本身就是添加劑,木糖醇口香糖一般的配料是:膠料30%,液體木糖醇l2%,木糖醇粉末56%,香料0.6-l%;膠料主要起粘合作用,也就是口香糖很黏的原因,由炭黑,天然橡膠等加工而成,木糖醇是木糖代謝的中間產物,和普通砂糖比,熱量低。人不吃木糖醇,血液中也含有0.03—0.06毫克/100毫克的木糖醇。木糖醇因為味甜,熱量低,經常用于食品添加中,可以減少齲齒,副作用就是偏涼,對腸胃有一定刺激,過度食用會讓血脂升高。香料主要用來配置香精,提高味覺,一般都是從植物或者動物中提煉。有報道稱,瑞士科學家研究發(fā)現,常嚼口香糖會損壞口腔中用于補牙的物質,使其中的汞合金釋放出來,造成血液、尿液中的水銀含量超標,從而對大腦、中樞神經和腎臟造成危害。專家建議,嚼口香糖別超過15分鐘,有胃病者更不宜過多嚼口香糖。因為長時間咀嚼,會反射性地分泌大量胃酸。特別是在空腹狀態(tài)下,不僅會出現惡心、食欲不振、反酸水等癥狀,長期下去還可能加重胃病。
奶茶、面包
奶茶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幾率 面包中合成色素可能致癌
風靡一時的奶茶飲品,多數是用植脂末、香精、色素和糖兌制。植脂末的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乳化劑和酪蛋白酸鈉,并不是奶粉。
那么,珍珠奶茶中的“奶”和真正的奶比起來,在營養(yǎng)上有什么區(qū)別呢?珍珠奶茶里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含有大量的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中老年人來說,更不利于糖代謝和脂肪代謝。
而面點里使用的色素對人體又有什么影響呢?食用合成色素又稱為食用焦油色素,因為食用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為原料制成的。由于這類色素對人有害,故應嚴格管理,謹慎使用。據研究,食用合成色素對人體的毒性作用可能有三方面,即一般毒性、致瀉性與致癌性,特別是致癌性更為人們所關注。此外,許多食用合成色素在生產過程中還可能混入砷和鉛。
因此購買此類食品,一定要認準經過質量檢測的QS標識,以免購買到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對身體造成危害。
對于面點里的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記者還采訪了面包新語昆明區(qū)副總經理張穎。據介紹,面包新語屬于國際連鎖品牌,它所使用的所有產品原料均來自新加坡總公司,大都是“半成品”,其在昆明的制作工藝,通常屬于后期加工,“公司不生產食品添加劑,我們所使用的所有原料,都嚴格遵守國家的衛(wèi)生標準,經過檢測,可以保證食品安全。”
同樣經營DIY蛋糕店的私營店主“尾巴”也向記者介紹,店面內制作蛋糕和餅干,除了芝士、淡奶油、細砂糖、雞蛋、黃油等常用的原料,并不需要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就連奶油需要的顏色,通常都由果醬和可可粉調配。
真相
離開添加劑,飲料不能生產
相信不少細心的消費者會發(fā)現,超市里出售的大量食品包裝上,列出的配料名單被食品添加劑占去了相當大一部分位置。一包乳飲料,除含鮮牛奶之外,還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鈉、檸檬酸、乳酸、海藻酸丙二醇酯、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一袋薯片含有谷氨酸鈉、食用香料、二氧化硅、檸檬酸等近20種添加劑……
據了解,在人們的日常食物中,很少有食品不含食品添加劑。面包中有乳化劑單甘脂,醬油中有著色劑焦糖色素,做豆腐要用凝固劑,發(fā)面要用小蘇打……以消費者在夏季經常購買的飲料為例,如果離開了食品添加劑,飲料基本上不可能生產。無論是果汁飲料、茶飲料、咖啡飲料,甚至是部分瓶裝水都含有食品添加劑。
那么對于食品添加劑,消費者究竟知道多少呢?絕大多數消費者是沒辦法弄清楚約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的,在這里,記者向專家討教,介紹一些常見的添加劑的作用和種類。
食品添加劑通常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改善食品的品質,提高食品的質量和保藏性,滿足人們對食品風味、色澤、口感的要求;其二,能夠使食品加工和制造工藝更合理、更衛(wèi)生、更便捷,有利于食品工業(yè)的機械化、自動化和規(guī)范化;其三,能夠使食品工業(yè)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
防腐劑、抗氧化劑、酸味劑、著色劑、漂白劑和護色劑、乳化劑、增稠劑、穩(wěn)定劑和凝固劑、水分保持劑等各類別的食品添加劑種類,都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食品;食用香精、檸檬酸、轉化糖漿、膨松劑都適用于飲料、餅干、糕點、冷凍食品、糖果、調味料、乳制品、罐頭、酒等食品中,是比較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其中,僅國家批準使用的食品防腐劑有十幾種,不同的防腐劑使用范圍也各不相同。
安全
購買食品看有無QS標識
在國內購買食品,消費者需要先認準QS認證標識。
所謂QS,是食品“質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縮寫,帶有QS標志的產品就代表著這些食品生產企業(yè)已經經過強制性檢驗,檢驗合格且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并加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QS”標志)后的產品才能出廠銷售。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醬油和醋五類食品行業(yè)中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作為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在昆明,每天都會有技術人員對各自管轄區(qū)域內的本土食品企業(yè)進行巡查,他們會對產品原料庫、食品添加劑是否是規(guī)范廠家出產的QS產品以及是否屬于添加范圍,并進行抽樣調查。而進入市場的外來產品,工商部門會進行監(jiān)管,進行統(tǒng)一抽樣。
當然,市場范圍內,不乏昧著良心制作假冒偽劣產品的小作坊,消費者需要盡量到規(guī)范的購物產所進行消費。
來源:都市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