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寬帶光通信技術,正帶動網絡速率飛速提升,帶給人們無所不在的“極速體驗”。2012年,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發(fā)展推動寬帶進入“光速”時代,在長途骨干網上,100G、超100G技術快速成熟并進入商用;在核心網上,路由器容量不斷升級;在接入網上,10G xPON的研究與開發(fā),掀起一波又一波應用浪潮。著眼于智能光網絡高效經濟部署的iODN方案,已經成為突破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選擇?!皩拵е袊睉?zhàn)略的即將實施,更加令人充滿期待,寬帶的“光速”時代,還有更精彩的亮點在等著我們!
100G躋身傳輸主流
100Gb/s是融合了多種關鍵技術點的新型高速傳輸技術。在新型寬帶業(yè)務持續(xù)增長的驅動和N×40Gb/sWDM波分復用網絡規(guī)模部署的背景下,新型支持更大傳輸容量的N×100Gb/sWDM逐漸成為未來高速帶寬焦點技術。
100Gb/s技術并不是10Gb/s和40Gb/s等較低速技術的簡單物理堆疊,而是融合了多種關鍵技術點的新型高速傳輸技術,其傳輸碼型趨于統一,相干解調全面采用,體積和功耗明顯下降。雖然100Gb/s技術提出的時間較短,但100Gb/s技術從提出到接近設備成熟可謂異常迅速。目前100Gb/s技術的標準逐步成熟,IEEE802.3ba已規(guī)范了標準的100GE客戶接口,IEEE802.3bj正在規(guī)范100GE的背板及銅纜傳輸規(guī)范,而成本更低廉的下一代100GE客戶接口也在討論當中。線路接口和線路傳輸參數目前主要由OIF和ITU-T進行規(guī)范,OIF已發(fā)布100G光模塊、FEC等協議文件,而ITU-T的Q11主要規(guī)范了OTU4等100G邏輯信號結構,ITU-T的Q6則側重于100G物理層的規(guī)范研究。設備支持全面成熟,主流的路由器廠商和傳輸廠商一般均可提供100GE路由器和100Gb/sWDM/OTN光傳送網設備。
隨著高帶寬新型業(yè)務的持續(xù)發(fā)展驅動,基于100Gb/s高速傳輸的應用需求日趨明顯。典型如華為在KPN的100Gb/s部署、阿朗在法國Completel的100Gb/s升級、香港新世界電信的100G部署等。國內在第一輪測試驗證以后,已開始建設商用網絡。其中,中國移動已經率先進行了100G設備的大規(guī)模招標,中國電信也將在2013年年初正式啟動100G設備的商用部署。
100Gb/s技術的關鍵特征決定了其是未來幾年高速傳輸帶寬的主流技術。而更高速率的400Gb/s或1Tb/s將重新成為高速傳輸應用技術新的關注焦點。其中,烽火通信、華為等廠商已分別在超100G技術實驗室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網絡內核大升級
以云計算、移動互聯、OTT視頻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應用在過去一年呈現爆發(fā)性增長態(tài)勢,作為互聯網乃至今后整個電信網的核心節(jié)點設備,路由器技術也在悄然發(fā)生變革。更高速率和更豐富的業(yè)務能力成為兩個最重要的方向,未來的路由器平臺既要有卓越的性能以支持海量數據的轉發(fā)和交付,又要有靈活多樣的功能以支持各種各樣上層的應用。
從IP技術走向商用后,速率一直是路由器引以為驕傲的特性,也是它戰(zhàn)勝其他節(jié)點設備最重要的原因。目前,無論是傳統的臺式PC、筆記本電腦、電視,還是新崛起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每天的信息交互數據都在不斷增長,來自終端的數據流向網絡核心海量匯聚,對路由器的帶寬和容量形成嚴峻考驗。業(yè)界主流廠商通過提高網絡處理器能力,使路由器不斷升級以應對數據洪峰。目前,業(yè)內第一塊400G的網絡處理器(NPU)已經商用,在大幅提高路由器的性能和端口密度的同時,兼顧了功能和靈活性,因此,既能在IP骨干網中轉發(fā)海量互聯網流量,又可以在本地城域核心網中快速交付業(yè)務。
在流量已經超摩爾定律增長的今天,多機框集群技術成為必然選擇。路由器集群技術是將兩臺或兩臺以上普通核心路由器通過中央交換網絡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路由系統,而對外只表現為一個邏輯管理網元。這項技術使得多臺核心路由器之間協同工作和并行處理,最大限度實現系統容量的平滑擴展,可謂IP領域的“核武器”。從過去一年的發(fā)展態(tài)勢看,“2+8”集群技術已成為路由器技術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
移動互聯已經成為電信業(yè)發(fā)展的新引擎,全世界移動網絡流量預計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增加近19倍。為幫助運營商滿足其客戶不斷發(fā)展的移動需求,提供所需的敏捷性和規(guī)模,面向移動網絡的彈性解決方案開始被引入路由器的設計中,這是一項旨在充分利用針對特定用途的新硬件進行優(yōu)化的軟件架構突破技術。采用這一技術的路由器,能夠應對移動設備的急劇增長和新一代應用程序的使用量激增的局面,并在支撐物聯網應用方面具備天然的優(yōu)勢。彈性移動架構允許應用程序智能、彈性地進行擴展或縮小以滿足處理要求。這為運營商提供了特有的能力來調節(jié)資源、適應多種條件和網絡使用模式,從而使網絡狀況得到改善,進而大幅節(jié)省運營商的總體擁有成本。
智能ODN拒絕“黑匣子”
考慮到網絡資源的有限性、業(yè)務量的猛增以及業(yè)務種類的復雜性,我們一直希望有限的網絡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并且在網絡運行、維護中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來管理和控制。ODN作為光纖接入網中最重要的網絡基礎資源,因其無源特性,一直是網絡管控領域里的“黑匣子”。隨著“寬帶中國”戰(zhàn)略的推進和電信運營商的寬帶提速工程深入實施,大規(guī)模的光纖接入網建設需求將呈爆炸式增長,ODN也將隨著FTTH的大規(guī)模建設迎來新一輪的部署高峰。如果不對ODN加以管理控制,僅僅靠人工方式來進行管理和判斷,時間一長,必將在網絡底層形成一個大規(guī)模的未知地帶,其潛在的風險可想而知。因此,我們需要在ODN層面引入智能技術,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智能ODN的部署,需要運營商從標準化、提升產品質量等各方面加以積極推進。結合ODN此前部署的諸多經驗教訓表明,ODN產品的標準化和產品品質都十分重要,這將直接影響到網絡的長期穩(wěn)定性。目前,ODN的產品標準化進程較慢,標準化進程的緩慢造成了“市場適應產品”而不是“產品適應市場”的局面,因而在后續(xù)制定標準時,要么因為標準中不同技術爭議較大而拖延進度,要么不得不遷就已有產品較低的標準而埋下質量隱患。同時,產品標準不統一、一味追求低成本導致施工的難度加大。缺乏標準化,對于網絡的長期穩(wěn)定性也帶來影響。因為,每個光纖接入用戶到局端設備之間由多段光纜及光學器件連接而成,任何一個部件有瑕疵必將影響穩(wěn)定性,而在當前檢測手段缺乏且ODN產品檢測難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出現眾多的“魚目”混在其中,制約了大范圍的網絡敷設。
因此,要解決光纖接入網的諸多難題,首先要從基礎做起,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建設特點加快ODN產品的標準化,并切實解決質量問題,從而加快光纖接入網的建設進度并提升ODN品質。應大力發(fā)展智能化ODN技術的應用,徹底解決ODN的管理問題,最終建成一個具備快速施工及維護特性、可管控的高質量網絡。
2012年,我國產業(yè)界在智能ODN方面的積極探索取得了進展,包括ODN標準化、產品快速檢測方法、合理降低成本等研究成果被行業(yè)標準、各運營商企業(yè)標準予以采納,對于國內規(guī)范化采購、使用智能ODN產品提供了有力依據。智能化ODN領域也涌現出一批符合國情的技術和產品,為后期實現可管、可控的光纖接入網奠定堅實的基礎。
光纖創(chuàng)新高潮將來臨
2012年,得益于寬帶中國戰(zhàn)略的升溫,光纖到戶市場的推進,我國光纖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市場需求旺盛,新技術日趨成熟,與光纖相關的光纜產品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但能滿足未來需求的新一代光纖技術還有待開發(fā)和突破。
目前,光纖市場需求的主體仍是G.652系列光纖。此系列光纖在技術和生產上已經相當成熟和穩(wěn)定,產品和技術上的發(fā)展主要體現在為適應市場需求而開發(fā)的光纜產品方面。一方面,國內的特種光纜市場有新的突破,特別是海底光纜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標志著我國海纜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為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光纜產品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如人們開發(fā)出光電復合纜以滿足移動通信機房到基站之間傳輸和供電需求。而為了適應管道資源日趨緊張的現實,光纜產品也在向大芯數、小體積的方向發(fā)展。
光纖到戶市場的發(fā)展帶動了G.657光纖市場的增長。目前我國的G.657光纖生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此類光纜主要應用在接入的末端,芯數較小,目前在光纖總需求中所占的比例還很有限。但這一產品增長潛力巨大,未來市場前景看好,相信隨著市場的擴展,其生產成本也有望進一步降低。
在技術含量最高的光纖預制棒領域,我國的生產能力在2012年有所提高,但尚不足以改變進口預制棒比例過高的現實狀況。2012年,因日本政府非法“購買”釣魚島引發(fā)的中日關系危機使這一問題更為引人關注。要提高我國的光纖預制棒生產能力和研發(fā)水平,還需要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光纖技術,特別是光纖預制棒技術的重要性,制定促進光纖技術研發(fā)的政策,推動我國光纖光纜產業(yè)的發(fā)展。
從全球通信以及互聯網發(fā)展的趨勢看,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發(fā)展,人們對帶寬的需求正在迅猛增長。這也對寬帶網絡賴以發(fā)展的光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光纖的傳輸距離和傳輸帶寬成為光纖技術面臨的新挑戰(zhàn)。有專家提出,光纖技術新一輪的創(chuàng)新高潮即將來臨。在這一趨勢面前,我國的光纖產業(yè)能否實現趕超,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