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上半年已經(jīng)過去,“提速降費”無疑成為上半年最熱門話題之一。在政府的連番督促下,三大運營商放出了諸多“實招”,引起了用戶的普遍熱議。對此,中新網(wǎng)IT頻道推出特別策劃,為您梳理上半年提速降費的諸多舉措,分析其面臨的行業(yè)難點。
上半年,在政府的連番督促下,三大基礎運營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速降費”,但卻有不少網(wǎng)友吐槽舉措“雞肋”。例如,在漫游費方面,中新網(wǎng)IT頻道梳理發(fā)現(xiàn),雖然三大運營商先后下調國際漫游費,但對于幾乎“零成本”的國內漫游費卻一直“按兵不動”。此外,民營寬帶的入市,被視作寬帶資費下降的重要信號。專家指出,就目前調整力度而下,國內運營商資費整體仍存在較大的下降空間。而由于寬帶領域的天然壟斷特點,民營寬帶的入市并不足以真正撼動寬帶的價格標準。
運營商多舉措提速降費網(wǎng)友吐槽“不痛不癢”
今年上半年,政府接連督促寬帶提速降費,要求相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如何將網(wǎng)費與流量費降下來,實現(xiàn)“薄利多銷”。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wǎng)絡建設推進網(wǎng)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高網(wǎng)絡速率,降低網(wǎng)絡資費。
隨即,三大運營商響應提速降費。中國移動提出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同比下降超過35%,中國聯(lián)通則表示要將綜合單價降低20%以上。中國電信也承諾年底前寬帶平均接入速率提升至20M bps,價格下降35%。此外,三大運營商還將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流量共享等服務。
雖然三大運營商資費調整力度平均達到了30%以上,但具體細化方案卻引來不少網(wǎng)友吐槽。如,中國移動將本地閑時流量套餐調整為10元3G。相較之前5元1G的單價有所下降,但卻有不少網(wǎng)友吐槽“誰會大半夜上網(wǎng)”,降費舉措有些“不痛不癢”。還有調查顯示,近八成的網(wǎng)友對運營商提速降費舉措表示不滿,稱運營商“沒誠意”。
上半年國內漫游費“按兵不動” 專家:仍有較大下降空間
除流量資費下調顯得“有些雞肋”外,漫游費的調整也引發(fā)部分網(wǎng)友不滿。據(jù)了解,6月15日,中國移動宣布再次下調國際漫游費,消費者可享受“流量包天資費”的國家和地區(qū)增加至48。中國聯(lián)通也自5月起全面下調國際漫游費,標準降至5元起,涵蓋80個國家和地區(qū)。本月1日起,中國電信下調2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數(shù)據(jù)流量、通話和短信資費。
中新網(wǎng)IT頻道發(fā)現(xiàn),雖然三大運營商宣布下調國際漫游費,但對于幾乎“零成本”的國內漫游費卻沒有采取調整措施。中國虛擬運營商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鄒學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漫游資費時運營商自身設定的計價方式,存在較大的下降空間甚至取消?!彪娦欧治鰩燅R繼華在接受中新網(wǎng)IT頻道采訪時表示:“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在落實‘提速降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就目前調整力度而言,未來運營商資費還存在較大的下降空間?!?/p>
馬繼華還表示:“對消費者而言,運營商資費仍有較大的下降空間。不過要讓消費者真正撈得實惠,運營商還需跨越不少障礙。首先,相關部門對于三大運營商的考核標準并沒有下降。在新用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仍面臨不小的增收壓力。一味壓縮利潤空間,將會達不到相關部門的考核標準。其次,流量資費的降低勢必拉動用戶的使用需求,正如高速公路,免費會一定程度上帶來車輛的增加。而目前運營商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無法完全面臨這種挑戰(zhàn)。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成為流量資費下調的保障?!?/p>
分析稱民營寬帶起補充作用壟斷格局難破
上半年,除了運營商下調移動流量資費外,民營寬帶的入市,也被不少網(wǎng)友視作寬帶價格下降的信號。日前,蘇寧云商等四家民營企業(yè)拿到寬帶牌照。正如競爭通常伴隨價格戰(zhàn),民營寬帶的入市也被視作三大運營商的競爭者,或將帶來家庭寬帶價格的下降。
對此,馬繼華認為,寬帶這一領域有著天然的壟斷性,三大運營商已經(jīng)形成了壟斷格局。短期內,民營寬帶只是補充作用,要真正的全面鋪開,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此外,民營寬帶自身的弊端也成為其難以被用戶接受的原因。據(jù)報道,不少民營寬帶商常用低于成本的價格來吸引用戶,而為了保證盈利,就會產(chǎn)生遠低于宣傳帶寬的“假寬帶”。鄒學勇表示:“這好比向用戶供水,民營寬帶運營商承諾水管很粗,但實際出水量卻很少。假寬帶在民營以及虛擬運營商那里更加泛濫。”中新網(wǎng)IT頻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