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發(fā)布“2014年中國經濟預測”,對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投資、消費、進出口、物價、農業(yè)、工業(yè)、大宗商品、行業(yè)用水、房地產、物流等方面做出預測。
一、2013年我國糧食、棉花和油料生產形勢回顧
2013年我國農業(yè)生產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先后遭受了春季東北低溫春澇、夏季“南旱北澇”和秋季臺風頻繁等各種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xù)十年增產。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超過1.2萬億斤,達到12038.7億斤60193.5萬噸,比2012年增產247.1億斤,增幅為2.1%;預計2013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4.5%左右,棉花產量將在630萬噸左右,將比2012年減少8%左右;2013年油料產量將達到3516萬噸,增長2.3 %左右。分別簡述如下。
1.2013年我國夏糧總產量為13189萬噸,比上年增加196萬噸,增長1.5%;早稻總產量達到3407.3萬噸,比上年增產78.3萬噸,增長2.4%;秋糧產量43597萬噸,同比增長2.3%。
2.由于2012年棉花單產增幅較大,當年棉農純收入有所增加,2013年棉花播種面積降幅和往年相比有所減緩,預計下降4.5%左右。受氣候影響,棉花單產將可能略降,我國2013年棉花產量將為630萬噸左右,比2012年減少8%左右。
3.受2012年秋冬播期間油菜籽價格上升、收益增加和政策支持的影響,2013年我國油菜籽播種面積增加,產量也將有較大幅度增加。其中夏收油菜籽產量達到1348萬噸,比上年增加45萬噸,增長3.4%。預計2013年我國花生播種面積為471萬公頃,同比將增長1.5%左右;花生總產量為1700萬噸,同比增長1.9%。預計2013年我國油料產量將達到3516萬噸,增加2.3%左右。
二、2014年我國糧食、棉花和油料產量預測
2014年我國政府將會繼續(xù)加大支農惠農力度,并明確提出還將進一步挖掘科技對糧食的驅動力,特別是深入推進高產創(chuàng)建,大面積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等。我國2014年農業(yè)生產有了一個很有利的開局。
1.預計2014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會繼續(xù)增加,初步預測2014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12600千公頃左右,比2013年增加650千公頃,即增加975萬畝左右。如果不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天氣中等或中等偏差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產量將比2013年增加180億斤左右,有可能實現(xiàn)2004年以來的連續(xù)第十一年增產。如果2014年夏秋季節(jié)出現(xiàn)氣候惡劣的情況比如持續(xù)的大面積旱災,則全年糧食可能減產100億斤左右;
2.預計2014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還將繼續(xù)減少,產量也將進一步下降;
3.預計2014年我國油料播種面積將小幅增加。如果生長期天氣情況正常,預計會實現(xiàn)增產。
主要依據(jù)分別如下:
第一、糧食播種面積將有小幅增加,并將實現(xiàn)增產。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種因素:一是秋冬播面積增加。雖然秋冬播時期主產區(qū)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旱情,但播種期氣象條件總體有利,冬小麥等適播面積擴大等;二是支農惠農政策的持續(xù)、強力支持;三是科技將繼續(xù)起到強的支撐作用??萍纪茝V支撐了單產提高,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和農業(yè)種植結構調整也對提高單產和糧食總產起到支撐作用。但也面臨一些不利條件,主要是2013-2014年度國內糧食價格可能呈現(xiàn)疲弱狀態(tài),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此外,2014年夏秋季節(jié)的天氣變數(shù)較大,給秋糧增產帶來了不確定性。
第二、棉花播種面積預計將繼續(xù)減少,在天氣正常情況下,產量也將進一步下降。主要依據(jù)為:2013年全年棉花價格在低位徘徊,加上植棉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提高較快,棉農收益減少;棉花下游紗線企業(yè)對棉花需求不足,無法有效提振對棉花的需求。再加上國際棉價已經遠低于國內棉花價格,對進口棉花的需求也將沖擊國內棉花市場。此外,棉花用工較多,費時費力,這些因素均會影響農民的植棉積極性;
第三、預計2014年油料播種面積將小幅增加,天氣正常情況下預計油料會實現(xiàn)增產。政府對油料生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油料大省積極采取措施支持油料生產;2013年秋冬播油菜籽播種面積增加較多;2013年油菜籽單產增幅較大,價格較高,農民種植油菜籽的收益增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