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價格改革三中全會后提速


時間:2013-12-02





  “原油體制的改革已在進行中。”發(fā)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表示。他同時提及2014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正在研究制定中,價格改革將是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下一步價格改革將縮小政府定價的范圍,對居民消費部分實行階梯價格機制,保民生,保公平;經營性領域市場定價。

  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落幕后,發(fā)改委首次解析2014年經濟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市場對于關于能源市場開放和價格改革領域的關注開始了持續(xù)地攀升。連維良的言論也引發(fā)了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什么領域能由市場形成價格,什么領域還不能由市場形成價格?

  市場化不會“一蹴而就”

  目前全國95%的消費品、97%以上的生產資料,已經實現(xiàn)市場定價。余下的這些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戰(zhàn)略性資源領域,尤其是今年以來價格改革的集中點:油、氣、電這三個領域。

  “退減電費19.24萬元?!边@是湛江供電局在湛江東興煉油廠今年9月份電費單上注明少收的費用,這也標志著湛江東興公司在獲得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批準成為電力大用戶之后,自主定價,與發(fā)電企業(yè)直購電力的成功兌現(xiàn)。從9月份開始,湛江東興公司可在原來的基礎上,享受每千瓦時電量優(yōu)惠0.008元的“待遇”。按照公司每年消耗電量2.8億千瓦時計算,企業(yè)每年可減少支出電費224萬元。這一被稱作大用戶直購電的交易模式,一直以來被看作是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突破點。

  但是電價市場化改革難以因此一蹴而就。

  “如果現(xiàn)在就推行電價市場化,各類發(fā)電主體競價上網,那么帶來的結果就是由于煤炭的發(fā)電成本低,價格優(yōu)勢明顯,競爭力將大大提升,壟斷整個發(fā)電結構輕而易舉。而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成本高,不穩(wěn)定性大,無論是對于電網還是終端消費者來說,它們都不屬于一個受歡迎的品種。這種情況在現(xiàn)在治理霧霾的主旋律下,顯然不是全社會所期待看到的結果。所以電價市場化現(xiàn)在面臨的新問題就是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與煤炭發(fā)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需要‘和平共處’,這段時間顯然不是電價市場化推行的最佳時機。”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相關專家告訴筆者。

  而在石油領域,3月26日,國家發(fā)改委改良了成品油定價機制,縮短調價周期,取消調整幅度限制,調整掛靠油種。此舉在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看來,已經向油價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成品油目前的價格可以說已經不再是政府定價了,今年定價機制改革之后,成品油價格主要掛靠原油的價格變化,定價機制的內涵和實質已經在向市場定價的方向過渡,油價大家都可以根據定價機制算出來。只是由于目前上游的壟斷沒有打破,電價市場機制還處于過渡階段。”

  而天然氣領域則面臨供給彌補。“目前在天然氣領域,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供應問題。包括今年7月份天然氣價格調整走的都是將上游成本合理疏導到下游的路子,這也是目前在以解決供應為主要任務的背景下比較合適的辦法。完全的市場化至少得在天然氣的供需相對平衡的情況下。”韓文科告訴筆者。

  能源價改并非“一改就漲”

  今年7月10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按照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的原則,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其中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價格的85%確定。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正是這一次調整使關于“能源價改,一改就漲”的討論空前熱烈。但事實上,筆者梳理今年以來油、氣、電這三個領域的價格改革發(fā)現(xiàn),除了天然氣領域的價格調整實施了上調外,其他領域并未出現(xiàn)一如既往的“一改就漲”局面。

 以新機制運行以來的成品油價格調整為例,截至11月中旬,我國的汽柴油價格調整呈現(xiàn)“五漲七跌五不調”的格局,下調次數超過上調。盡管11月下旬在緊張的中東局勢提振下,布倫特原油期貨出現(xiàn)大幅反彈,月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態(tài)勢明顯,但上調幅度也只在0.12元/升左右,并未改變此前已經形成的“漲少跌多”的格局。

  在電價改革方面,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的推行也讓電價“不漲反跌”。以山西為例,今年10月,國家發(fā)改委批復山西電力直接交易輸配電價方案,核定山西電力用戶與發(fā)電企業(yè)直接交易試點的電量電價不含線損為每千瓦時0.078元。在國家發(fā)改委批復之前,山西省經信委曾選取部分企業(yè)進行交易試點。試點結果顯示,電力直接交易價格低于發(fā)電企業(yè)標桿上網電價2~3分/千瓦時,獨立輸配電價低于平均水平1~2分/千瓦時。

  在價格調整最為敏感的天然氣領域,韓文科表示:“若煤改氣等能夠在落實氣源的基礎上實施全國發(fā)展天然氣應用,就不會出現(xiàn)大范圍的供不應求、價格直線上漲的現(xiàn)象。”在他看來,天然氣的需求并不像石油那樣分散,絕大部分是集團式、整個城市的。所以如果能在落實氣源的情況下集中發(fā)展天然氣應用,就不會出現(xiàn)很嚴重的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且天然氣整個產業(yè)鏈的特點也決定了市場化之后,終端價格會是一個多方協(xié)商后的結果,不會只由供應方說了算。

  先引入競爭后談價改

  價格的波動儼然成為資源市場化改革最難協(xié)調的因素。

  “談市場化的前提條件是培育一定的市場。所以現(xiàn)在我們不能光把目標定在定價的市場化上,在上游打破壟斷、培育市場、引入競爭也非常重要。只有先引入競爭,放開準入,才有下游市場決定價格的問題。我認為在現(xiàn)階段這個前提比結果更重要?!敝袊缈圃汗I(y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朱彤在接受采訪時表述。

  與此相對應的是近日有消息顯示,有關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權進一步放開的政策文件,已基本完成征求意見,有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下發(fā)。國家能源局印發(fā)的《煉油企業(yè)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主要煉油裝置實際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萬噸/年,且單套裝置不低于300萬噸/年,二次加工能力不低于300萬噸/年,三次加工能力不低于400萬噸/年的煉油企業(yè),可以擁有原油進口權。因此有觀點認為這些信息都表示,今后,我國的原油進口將只看煉油能力而“不問出身”。

  但黑龍江石油協(xié)會會長、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原會長趙友山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具體的方案沒有出來,關于配額具體如何分配,門檻具體多高等問題無法確定,但根據他的估計,此輪開放并非完全放開,最終獲得進口權還是在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就已經取得進口資質的老煉廠,這些年新增的煉廠的需求恐怕難以很快得到滿足。

  相關資料顯示,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目前全國共有精細化工企業(yè)23家,地方煉油廠120余家,民營成品油批發(fā)企業(yè)609家,倉儲企業(yè)146家,民營加油站44005家全國共有加油站95571家,民營加油站數量約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46%.

  在市場份額上,1998年,民營占據了國內85%的供應市場,但2010年縮小到了46%,現(xiàn)在,民營的市場份額已經只接近20%。

來源:中國經營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