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房租價格水漲船高,預示通脹風險未除


作者:王棟琳 倪銘婭    時間:2013-07-11





國家統(tǒng)計局9日發(fā)布報告,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是由于翹尾因素引起反彈。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住房租金上半年漲幅持續(xù)偏高。究其原因,房地產行業(yè)不斷集納資金,溢出效應帶動相關領域價格上漲,已成為新的“通脹”中心。房租價格上漲預示通脹風險未消除,流動性“去杠桿”還需延續(xù)。

  在影響物價上漲的八大類商品中,食品價格6月同比上漲4.9%,漲幅最大;漲幅排在第二的就是居住價格,同比上漲3.1%。其中,6月住房租金價格同比上漲4.1%,上半年同比上漲3.7%,均遠高于CPI同比漲幅。

  近半年來,居住價格持續(xù)上漲源于房地產價格上升。一直以來,房地產價格未計入CPI統(tǒng)計,但隨著房價上漲,房租價格水漲船高。作為CPI統(tǒng)計指標的租金、服務和資源品價格將對未來CPI帶來較大上漲壓力,其影響在近半年來表現尤為明顯。

  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房地產價格不計入CPI,這在實際上“做低”了通脹數據。由于房價偏高,吸納部分流動性,影響居民收入支出結構,導致與房地產關系不大的其他消費品價格徘徊不前。因而,高房價在過去多年中未對CPI產生太大影響。

  然而,隨著房地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這一影響眾多產業(yè)的特殊行業(yè)開始擔當流動性的派生力量。在社會融資總量中占相當比重的信貸、票據、債務融資、信托融資與房地產掛起鉤來,規(guī)模不斷膨脹,泡沫越吹越大。流動性已在相當程度上被房地產“綁架”,或者說,房地產成為新的“通脹”中心。

  相關研究顯示,貨幣供應量增加與房地產價格具有長期的正相關性。過去幾年,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助推房價與房租價格上漲。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利率、匯率和信用渠道等途徑實現。

  正是由于房地產業(yè)新的派生功能,未來存在物價上漲壓力的不僅僅是房租等居住類價格。

  除家具、建材、家電價格可能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水、電、燃氣價格也在上漲之外,其他消費品價格將逐漸受到溢出效應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通脹中樞將會上移。從這個角度看,在未來半年或更長時間內,通脹風險不能排除。

  要排除或減弱通脹中樞上移風險,需繼續(xù)調整流動性中的結構性失衡問題。擠出貨幣體系中的“水分”,規(guī)范影子銀行和金融機構使用杠桿,引導銀行將貨幣更多投向實體經濟。采取差別性政策,抑制部分行業(yè)發(fā)展過熱和產能過剩。(王棟琳 倪銘婭)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