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進口印尼LNG漲價70%,價格倒掛逼氣改加速


作者:喻春來    時間:2013-06-20





  中海油福建莆田LNG接收站進口印尼東固LNG(液化天然氣)的長約價格確定上漲。6月18日,《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從中海油內(nèi)部人士處獲悉,此次價格協(xié)定漲幅在70%以上,由目前LNG氣源價格4美元/百萬英熱左右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附近。

  印尼與中海油的LNG長約價格基本為我國LNG進口第二低價。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國內(nèi)LNG長約供應價格的逐步上漲,LNG低價長約資源將越來越難保障。由于國內(nèi)天然氣供需緊張,必然會加大對卡塔爾等高價氣的進口量,在國內(nèi)天然氣定價機制還未完全理順之下,中石油、中海油進口LNG的價格倒掛加劇,不利于擴大企業(yè)進口的熱情,或迫不得以加劇天然氣限供局面。

  長約進口印尼LNG漲價落實

  據(jù)中海油內(nèi)部了解談判的人士透露,于上月底開始的價格協(xié)定談判基本結束,LNG長約供應價格估計漲至7美元/百萬英熱附近。

  印尼供應中海油LNG資源定向由中海油福建莆田接收站接收,此前,印尼方面稱,福建莆田接受東固LNG氣源價格為3.50美元/百萬英熱。

  卓創(chuàng)資訊天然氣資深行業(yè)分析師李祾譞對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稱,她從與中海油有貿(mào)易關系的貿(mào)易商處也獲知了上述情況。2013年前4個月,印尼向中國出口LNG均價在208~214美元/噸附近,合4.0~4.1美元/百萬英熱,此次價格協(xié)定漲幅在70%以上。

  2002年,根據(jù)雙方合同,中海油每年進口東固項目260萬噸LNG至福建莆田接收終端,相當于該項目產(chǎn)能約三分之一,期限為25年。英國BP以37.16%的股權持有該項目運營權,中海油作為合作方之一,占股13.9%。

  中海油有關人士說,該價格是由BP與福建莆田接收站共同協(xié)商達成的,價格上漲后的收益中海油會按持股權益分享。

  LNG低價長約資源難保障

  近年來,國內(nèi)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供應增幅低于需求增幅,增加天然氣進口量是必然。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馬慧分析道,LNG低價長約資源難保障,這也是卡塔爾高價氣進口量逐步攀升的重要原因。

  目前,中石油、中海油LNG長約進口主要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李祾譞稱,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進口LNG長約價格較低,而卡塔爾LNG進口合約是2010年才簽定的,價格最高。

  據(jù)卓創(chuàng)資訊統(tǒng)計各接收站進口長約氣成本來看,去年,中海油福建莆田接收站進口均價最低,為1925元/噸,主要為進口印尼低價長約氣;中海油深圳大鵬也以進口低價澳大利亞資源為主,但現(xiàn)貨價格偏高拉高均價,其2012年進口均價為2995元/噸。中石油大連、如東及中海油寧波進口均價較高,其主要進口氣源來自于卡塔爾,最高的為寧波接收站的5996元/噸。

  “印尼與中海油的LNG長約價格基本為中國LNG進口第二低價,最低價格來自于澳大利亞長約LNG貨物,定向供應中海油深圳大鵬接收站。種種跡象表明,澳大利亞方面也在積極謀求漲價;另外,澳方多次以遭遇臺風、裝置檢修為由減少供應量?!瘪R慧說道。

  價格倒掛加劇限供難題

  李祾譞表示,目前,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中,管道氣與LNG幾乎是一半對一半,由于天然氣定價機制未理順,管道氣全面虧損,LNG中除低價長約的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外,卡塔爾長約LNG也是虧損的。

  馬慧說,中石油江蘇如東、大連接收站主要進口卡塔爾LNG,前4個月,江蘇如東進口平均毛利潤為-1566元/噸,去年同期-2502元/噸;大連平均毛利潤為-1831元/噸,去年同期-1661元/噸;中海油福建莆田平均毛利潤1877元/噸,同比下降819元/噸,原因是除低價印尼LNG外,還增加了卡塔爾高價氣進口。

  “進口低價LNG價格不斷上漲,如果天然氣價改不及時出臺,未來也存在進口倒掛的情況,這不利用企業(yè)增長進口量的積極性,難解市場需求的缺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jīng)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道。

  中石油規(guī)劃總院管道所研究員李廣稱,近幾年,國內(nèi)天然氣需要年增幅在160億~170億立方米左右,而2013年上游氣源 (進口和國產(chǎn)兩部分)供應增幅僅為100億立方米左右,已無法滿足需求的增加。

  由于中石油一季度已超額供氣18億立方米,不得不在第二季度用氣淡季時考慮限氣,以保障今年冬季用氣。

  4月初以來,中石油開始減少向華北地區(qū)供應,限氣范圍在26%左右,此后,廣州、東莞、佛山等地的用戶也收到中石油限氣通知,限氣范圍開始向西北、華南等地區(qū)擴大。截至目前,暫不見供應情況有好轉的跡象。

  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曾表示,今年中石油計劃供應天然氣1070億立方米,但下游對接的需求有1150億立方米,缺口達到80億立方米。

  林伯強表示,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限氣是不可避免的一種止損手段,但是,大規(guī)模的限供也不可能出現(xiàn),因為中石油、中海油都是上下游一體化,某個板塊虧損,其他板塊是盈利的,盈虧可以互補,限氣也只是一種策略而已。

  因此,只有進一步推動價格改革,才能理順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從而解決進口資源的成本倒掛問題,提高進口商的進口積極性。(作者:喻春來)

來源:每日經(jīng)濟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