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油企去年政策性虧損超千億,天然氣價改迫近


時間:2012-04-12





隨著三大石油公司的2011年業(yè)績相繼披露,一年一度的“年報季”終于落幕。令投資者和分析師頗為失望的是,在這個全球經濟風雨飄搖的時節(jié),即便是擁有天然優(yōu)勢的石油巨頭也無法獨善其身,盈利能力大不如前。而自2008年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后一度隱匿的煉油虧損又再度“現(xiàn)身”,成為倒逼機制改革的重要推手。

  據(jù)統(tǒng)計,三大石油公司去年凈利潤總額仍高達2749.41億元按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但包括煉油、天然氣進口等在內的政策性虧損也超過1190億。為此,油企高層在前不久的年度業(yè)績會上紛紛“老調重彈”,呼吁盡快推進成品油、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

  一位了解內情的市場人士指出,今年國內的油氣消費量預計將繼續(xù)增長,尤其天然氣消費將進入“井噴”時期,按當初“照付不議”協(xié)議簽訂的天然氣進口量會迅猛增加,對石油巨頭意味著虧損壓力陡增。為提高未來天然氣供應的保障能力,國家將在去年廣東、廣西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最快4月份就將落實。

  定價機制左右“三桶油”業(yè)績

  從三大石油公司已公布的2011年年度業(yè)績來看,中海油憑借上游業(yè)務占比大的優(yōu)勢得以“輕裝上陣”,盈利增幅也最大,其去年凈利潤達702.6億元,同比增長29.1%。而這一業(yè)績還是在蓬萊油田發(fā)生漏油事故停產的情況下獲得的。

  相比之下,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上下游一體化運營結構在去年卻成為累贅。其中,后者的凈利潤增幅僅為1.4%,前者更出現(xiàn)4.9%的盈利倒退。這一業(yè)績令諸多機構也大跌眼鏡,如彭博此前曾預測中國石化去年盈利能增長6%至763億元;大摩更預估其盈利可增長11%至797億元。

  也是在這一此消彼長的過程中,一直位居第三大石油公司的中海油,賺錢能力正逐漸逼近中國石化。

  對于盈利不佳的原因,“石化雙雄”不約而同將之歸結于成品油調價滯后所帶來的煉油虧損。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煉油板塊的虧損為600.87億元,中國石化的這一數(shù)字則為376億。

  “去年煉油板塊虧損主要由于成品油調價不到位。由于我們進口的原油主要是低硫輕質原油,相對中石化進口的原油成本更高,這有一個煉廠適應性的問題,所以造成虧損額也相對較大?!碑敱粏柤盀楹螣捰彤a能小于中石化、煉油虧損卻超過后者時,中國石油總裁周吉平如是解釋。

  他指出,今年的兩次調價對公司減少虧損非常有利,前兩個月煉油虧損情況得到進一步扭轉。不過,他認為,最近這次調價仍未完全調整到位。

  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則表示,最近這次成品油提價后,近期公司煉油板塊的盈虧狀況已是“總體可以承受”。未來是否能讓煉油扭虧,還要取決于國際原油價格走勢。

  不過,最終決定煉油會否虧損的還是政策。以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后的第一年——2009年來說,由于機制履行正常、調價基本到位,中國石化不僅擺脫了多年煉油虧損的桎梏,其煉油事業(yè)部還獲得231億元收益,同比大增867億元。但到2011年,由于通脹背景下國家控制了成品油調價節(jié)奏,煉油虧損也再度來襲。

  “發(fā)改委之前已表示將在適當時候推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以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增加透明度、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機制的發(fā)展。這是因為中國仍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對成品油的需求還處在一個增長的趨勢。而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6%,如果不加以限制,在這個水平上會進一步提高?!敝芗秸f。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