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項指標走勢,預計2012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資金狀況可能接近或者低于2008年全年水平。房地產企業(yè)通過降價促銷回籠資金,依然是緩解資金壓力的主要路徑。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隨著大型房地產上市公司年報的陸續(xù)出爐,房地產企業(yè)資金面緊張的現實再次被凸顯。高額的負債率、龐大的庫存、嚴重分化的業(yè)績水平,再加上宏觀經濟面的整體回調使得房地產企業(yè)面臨著資金和銷售壓力。
雖然一季度信貸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寬松趨勢,但在中央三令五申強調房地產調控不動搖的背景下,想要走出困境、回籠資金,房地產企業(yè)似乎只有“降價促銷”一條路可走。
越來越大的庫存壓力
根據近期陸續(xù)公布的上市房企2011年年報,雖然大型標桿房企依舊在調控最嚴厲的一年當中取得了較高的營業(yè)收入,但業(yè)績分化的趨勢已十分明顯。部分房企的銷售業(yè)績環(huán)比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與此同時,越來越大的庫存壓力也成為房企未來發(fā)展的巨大隱患。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底,已公布年報的48家A股上市房企2011年實現營業(yè)收入合計2233.95億元,同比增長26.4%;營業(yè)成本1286.34億元,同比增長22.2%;A股房企的整體營業(yè)利潤率有所提升。
不過與此同時,各房企的存貨消化周期也在大幅延長。統(tǒng)計數據顯示,48家A股上市房企2011年末的存貨合計高達5906.74億元,同比增長45.8%,以去年的開發(fā)和銷售進度計算,48家房企目前存貨的消化周期達4.6年。而在2010年末,這些房企整體存貨的消化周期為3.84年。這意味著,2011年末A股房企的存貨周轉天數同比足足延長了9個多月。
“雖然在3月份部分城市成交量開始復蘇,但是相比2011年依然處于平均水平,繼續(xù)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敝性禺a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表示,在樓市火爆時期積累下的存量目前依舊是壓在大部分房企心頭的一塊巨石。
資金壓力不減反增
巨大的庫存壓力意味著資金回籠速度的減慢,這對極度依靠資金快速運轉的房地產行業(yè)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枷鎖。
一季度以來,包括中國海外、碧桂園、招商地產、雅居樂、合景泰富、華遠地產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了自己在A股和H股的融資計劃。
與此同時,從今年信托發(fā)行情況來看,頭兩個月房地產信托出現井噴。根據用益信托數據顯示,目前在售的集合類房地產信托產品仍有98款。1至2年期的信托產品中,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托產品預期回報率仍然最高。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不少房企短期資金非常匱乏。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的馮聯聯認為,一季度多家大型房企密集融資,體現出房企在2012年對于資金的需求仍然有較大的規(guī)模。同時,也表明2011年房企資金回籠的情況與預期有一定差距,并且在今年繼續(xù)調控的大形勢下,房企也不免對今年的資金回籠形勢產生擔憂。
然而,在房企紛紛啟動新的融資計劃,到處“找錢”的同時,越來越高的負債率也成為房企資金鏈面臨的新壓力。逐漸到期的房地產信托、銀行信貸,都成為房企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資金難題。
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tǒng)計,2011年萬科、招商、首開、世茂四家標桿房企的總負債,較上年同比上漲41.8%、43.2%、53.5%和27.4%。已經背負了較高負債的房企,再進行大規(guī)模的融資,未來償債負擔加重的風險無疑進一步增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