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藥是“三醫(yī)聯動”中的關鍵一環(huán),能否降低藥品價格,減小藥品支出在醫(yī)療服務支出中的比重,對醫(yī)改能否成功至關重要。在今年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對藥品政策調整“有話要說”。
強仿,該出手時就出手
“談及藥品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專利藥價格昂貴,如何讓更多的患者能用上這些專利藥?我的建議是強仿,該出手時就出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說。
臨床上療效較好的高特效藥多為進口專利藥品,如艾滋病和肝炎特效藥半數以上是進口專利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特效藥銷售額2/3是專利藥,抗癌藥市場則絕大部分是進口專利藥。由于價格昂貴,出于財政負擔和平衡收支的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極少納入專利藥品,百姓不得不自費購買這些昂貴的藥品。邵一鳴說,近年來,國際上關于藥品強仿的法律不斷完善,產生了“公共健康高于藥品專利”的《修改TRIPS協議議定書》,使世貿組織成員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和中等收入國家,可通過實施強制許可成功解決藥品可及性,應對威脅國民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泰國、巴西、南非等發(fā)展中國家,甚至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多次運用藥品強仿條款化解公共衛(wèi)生危機,緩解了高昂藥費給醫(yī)保造成的沉重負擔。例如,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泰國政府先后對3種藥物發(fā)布強制許可,每年節(jié)省10.35億泰銖~16.65億泰銖,獲得藥物的患者人數上升12倍;2007年~2012年,巴西政府對治療艾滋病藥物頒布強制許可,節(jié)省2.37億美元。
“過去由于對強仿重視不夠,對西方國家貿易制裁存在顧慮,我國的強仿進程一拖再拖?,F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修訂專利法為強仿掃清了法律障礙,啟動強仿呼之欲出?!鄙垡圾Q建議,首先采用分類實施的原則,對危害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重大傳染病如艾滋病、肝炎和結核病等專利藥采取強仿為主的策略,對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采用強仿與自愿仿制相結合的策略,對給人民健康和醫(yī)療負擔帶來沉重壓力的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采用自愿仿制和技術轉讓合作生產為主的策略。同時,還可通過多邊和雙邊機制,協調和推動中國仿制藥品和中國藥企走出國門,支援非洲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科倫藥業(yè)董事長劉革新則建議,對仿制藥的質量要求和監(jiān)管應逐漸與國際接軌,制定科學的藥品審批審評管理規(guī)范,產出高質量的仿制藥,在解決我國人民群眾治療需求的同時,做大做強民族制藥工業(yè)。
用政府之“手”解決廉價藥短缺
針對近10多年來一些廉價老藥時常發(fā)生短缺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主任束曉梅建議,在國家藥品管理部門增加相應的職能和專門的機構,將短缺藥品的管理作為藥品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充分運用政府這只“手”進行調控。
據介紹,一些廉價老藥出現短缺的關鍵在于利潤低,藥品生產、流通企業(yè)不愿生產或銷售。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衛(wèi)生計生委副主任仇冰玉介紹,這些藥物常出現短缺還因為近年來生產要素成本上漲,新版GMP認證投入、質量標準提高,藥品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等因素,也受到基本藥物“最低價中標”模式的影響。因此,藥品短缺問題完全由市場調節(jié)是難以解決的,必須靠政府的干預。
束曉梅建議,國家藥品管理部門應開展短缺藥品的申報、調查、登記和信息反饋,督促藥品生產企業(yè)恢復短缺藥品的生產,組織流通企業(yè)對短缺藥品的調撥和配送。同時,完善藥品定價、招標政策,建議采取“限高和保低”相結合的定價原則,形成藥品價格雙向調節(jié)機制,對價格低的臨床藥物及“孤兒藥”進行價格保護。
來源:健康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