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聚焦“開放條件下宏觀審慎與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理論與思想研討會(第2期)在線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范志勇代表課題組做了報告。
報告稱,目前雖然宏觀審慎監(jiān)管政策已經在很多國家實施,但是通過考察各國實施宏觀審慎監(jiān)管政策發(fā)現(xiàn),各國家采取宏觀審慎政策主要是盯住本國內一些宏觀杠桿率等類似指標,對于資本流動監(jiān)管的重視程度不夠。報告提出,應該在關注國內宏觀杠桿率等指標的同時,還要關注國際資本的流動。當金融市場出現(xiàn)過度異動或過度資本流動時,要適當采取一些跨國資本流動的監(jiān)管方面的措施。
范志勇從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這個當今國際金融領域熱點切入話題,盡管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在報告中表達對美國通貨膨脹是暫時性現(xiàn)象的看法,但這并沒有緩解全球央行行長和市場人士對美國通貨膨脹或者說全球通貨膨脹,以及美聯(lián)儲未來貨幣政策調整的擔憂。“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或對全球經濟造成實質性沖擊。”
報告指出,在整個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通貨膨脹目標制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這一套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從源頭上解決全球經濟失衡或者美國流動性過剩的情況,而是成功地把產品市場上的流動性擠入到金融市場上。同時,外資流入成功把本國貨幣擠出市場。
報告分析,美國自二戰(zhàn)后進行過兩次比較大的政策框架轉型,第一次是通貨膨脹目標制,第二次是宏觀審慎監(jiān)管。為什么要進行這兩次轉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兩次危機暴發(fā)前美國自身的經濟已經遭受傷害,第一次是美國爆發(fā)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第二次是美國爆發(fā)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除這兩次外,其他時候盡管美國經濟失衡和美國的流動性供給過剩,給新興市場國家造成了重要的傷害,但是美國并沒有對自己的政策進行調整。所以,當全球的通貨膨脹盯住框架轉型之后,對于美國來說,控制全球通貨膨脹的目標并不是由美國自身承擔的,而是由發(fā)達國家和大多數(shù)新興市場國家?guī)兔绹黄鸪袚灰渌麌?,特別是美國進口商品來源國能夠保持通貨膨脹水平的穩(wěn)定,美國的通貨膨脹就能得到控制。
報告提到,在貨幣政策框架建立起來之前,每個國家都要對本國通貨膨脹負責。但是當全球統(tǒng)一的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建立之后,美國只負責印發(fā)美元,但全球其他國家和美國一起負責控制通貨膨脹,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美國通過創(chuàng)造多余的貨幣掠奪了其他國家貨幣發(fā)行的權利,導致美國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來保持本國經濟失衡的狀況。
如果要想避免全球流動性過剩對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報告指出有五個渠道:一是源頭上控制流動性過剩;二是從傳導渠道上控制外資對本國的流入;三是本國的貨幣減少在更大程度上承擔外資對本幣的擠出;四是讓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更多進入其他市場;五是建立一個更廣泛的保險機制;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lián)合舉辦。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