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里行間,遇見“上海味道”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17-08-29





  《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整理了400個石庫門里弄名錄,并采取中英文對照的形式,推薦了其中的40個石庫門里弄旅行指南,再現(xiàn)了許多“老底子”的生活場景:為居民提供熱水的老虎灶現(xiàn)今在弄堂里幾乎絕跡了;鞋匠的小攤子大多設在人們進出家門的弄堂口;冬日的大晴天,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戶外晾曬衣物,老人們也搬著凳子出來孵太陽……(同濟大學出版社供圖)

  本報記者 李婷

  一個人也許無法與一座城同步成長,而一本好書卻可以帶人窺探城市的細部、俯瞰歷史的全貌,從字里行間,深切地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奇特風姿。

  上海的方言、上海的里弄、上海的街道、上海的風俗人情……近日,一批表現(xiàn)上海城市韻味的圖書出版,引人關注。歷史學家熊月之說,上海文化內涵本來就極豐富! 這些從上海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文化符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是受歡迎的。而“上海味道”的圖書,賦予上海更加鮮明的形象,讓這座城市可閱讀、有溫度。

  同濟大學出版社的一套“另辟視角審視上海城市變遷”的小書,包括《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上海雜貨鋪》《上海高度》《上海外灘建筑地圖》 等9本,頗受好評。以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庫門為例,它曾是上海人的主要生活空間,然而,許多老上海人生于斯、長于斯,卻不一定對它了解至深。“我們希望寫出這樣一本書,對于從未住過石庫門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全面的了解;對于在那里居住過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回憶。”懷抱著這樣的初衷,姜慶共、席聞雷用8年的時間走過了上海500多個石庫門里弄,記錄下了石庫門的老居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最終,《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悉心整理了400個石庫門里弄名錄,并采取中英文對照的形式,推薦了其中的40個石庫門里弄旅行指南,再現(xiàn)了許多“老底子”的生活場景:為居民提供熱水的老虎灶現(xiàn)今在弄堂里幾乎絕跡了;鞋匠的小攤子大多設在人們進出家門的弄堂口;冬日的大晴天,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戶外晾曬衣物,老人們也搬著凳子出來孵太陽……

  有人說,一條陜西北路,半部近代史。北到新閘路,南至巨鹿路,陜西北路不過千余米長,卻云集了20余處史跡。近代歷史上,名人、學者、愛國志士等聚居在此,留下了南北和談等豐富的歷史記憶;這里也是上海開埠后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性路段,遠東地區(qū)最大的猶太會堂———西摩會堂、近代外國僑民聚居區(qū)———太平花園皆分布于此。近日,上海海派連環(huán)畫中心推出了一系列連環(huán)畫作品,以小人書的形式尋根上海。其中的《百川匯名街:陜西北路的前世今生》 便是以陜西北路為線索,講述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人文歷史、名人故事、建筑特色。而另一本《火輪奔流:百年上海鐵路》,則首次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講述百年上海鐵路故事———從蹣跚起步到興盛發(fā)展,上海百年鐵路風雨見證了上海現(xiàn)代城市的形成、變化和發(fā)展。

  上海是怎樣的一座城?要想了解這座城市,語言是一把重要的鑰匙。上海大學出版社一連推出了十余套滬語叢書,其中,既有《童年辰光:少兒滬語歌曲》《上海名人名物燈謎》 等大眾讀物,也有《新上海人學說上海話》《妙趣橫生上海話》等實用類圖書,還有《錢乃榮語言學論文集》《上海方言著作研究》 等學術著作。近期的一場簽售會上,上海大學出版社帶來的200多冊“上海方言”類圖書一小時不到便被搶購一空,更有位讀者一口氣買了10本《上海話小詞典》,他說,買回去送給親朋好友,“特別是家里有小孩的,研究一下上海話很有意思”。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