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的拜倫、王爾德、伍爾夫——跨越時空的大英圖書館珍寶展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7





  繼今年春天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過一次“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后,大英圖書館又帶著自家珍寶來到了烏鎮(zhèn)。格外有誠意的是,雖然是巡展,但每次參展的展品各不相同。此次大英圖書館帶到烏鎮(zhèn)來的,是木心喜愛的四位英國文學家的手稿、打字稿和書信。
 
  10月14日,這四份原稿——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于1923至1924年間所著的《時時刻刻》(TheHours)創(chuàng)作手稿(即1925年出版的《達洛維夫人》(MrsDalloway))、拜倫勛爵(LordByron)的詩歌《愛情與黃金》(LoveandGold)手寫稿、奧斯卡·王爾德的戲劇作品《溫夫人的扇子》(LadyWindermere’sFan)第一幕的打字稿、編寫《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TalesFromShakespeare)的作者之一查爾斯·蘭姆(CharlesLamb)的親筆書信——已經靜靜躺在了烏鎮(zhèn)的木心美術館的玻璃柜中。
wuerfu
  展廳墻上裝飾著伍爾夫的巨型照片李威娜圖
 
  對于木心美術館的館長陳丹青來說,這次特展“都是因為木心”。但對于大英圖書館來說,這是他們長達三年的“大英圖書館在中國:共享知識與文化”交流項目的一部分。大英圖書館收藏與策展部主管ChristianJensen說,一直以來,他都希望大英圖書館的收藏可以方便他人、有用、令人愉快,并且通過這個項目,建立一個具體的平臺,幫助中英兩國之間、乃至不同時代之間的對話。
 
  如何選擇每次的展品?Jensen幽默地說:“我的‘孩子們’都是平等的,他們都同樣迷人。對于大英圖書館來說,選擇展品是一項痛苦的責任,同時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我希望參觀者們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所在。”
 
  那么,中國參觀者又能從這些潦草的英文字跡,或是有些泛黃的紙張中了解些什么呢?此次策展人亞歷珊德拉·奧特AlexandraAuit說道,手稿給了觀眾一個窗口,一窺創(chuàng)作的過程。從作品最初的創(chuàng)作、修改,到之后交付、印刷,再到最后流轉到大眾讀者的手中的過程,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彼此相互分離、割裂,而是彼此溝通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觀眾可以從展品中看出,每位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都有所不同。
 
  比如拜倫的詩作《愛情與黃金》的手稿。奧特說,拜倫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點像木心,他們會在某個瞬間隨手抓起手邊的紙創(chuàng)作。這首詩也是一樣,它用同一種鞣酸鐵墨水寫在同一張紙的正反面,說明這首詩是一氣寫就。紙上還有許多涂改痕跡,反映了作家思索的過程。
aiqingyuhuangjin
  《愛情與黃金》手寫稿,NationalLibraryofScotland圖
 
  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則趣聞:這雖然是一首情詩,而拜倫也有無數羅曼史,但時至今日,依然沒人知道這首詩是寫給哪位女性的。
 
  展出的王爾德的作品《溫夫人的扇子》并不是手寫稿,而是一份打字稿。是王爾德手寫之后,交給當時一家專為倫敦各大劇院打印劇本的打字公司完成。為他打印了這幾頁劇本的馬歇爾小姐同時也為許多當時著名的劇作家服務。王爾德在拿到這份打字稿后,還是做了許多批注和修改,之后,他就會拿著它去將要上演《溫夫人的扇子》的圣詹姆斯劇院,和劇院經理一同討論。對于19世紀一出英國劇目的誕生流程,我們便可以從這幾張已經被訂書釘染黃的紙頁中,一探究竟。
 
  蘭姆并不是一位為大眾熟知的作家,但木心對他頗為推崇。他編纂的《莎士比亞故事集》行銷多國,大概是是莎士比亞作品的改編版本中最流行的版本,在中國也于1903年時便被引進,也是國人第一次接觸到莎劇作品。
 
  編寫莎士比亞故事之外,蘭姆本人還與許多同時代的作家有交往,比如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夫婦。本次參展的便是他與詩人伯納德·巴頓之間的來往信件。信中,兩人互相評價對方作品,還討論拜倫、華茲華斯等同時代詩人。在許多信上,還可以見到十九世紀上半葉常用的各種郵戳和郵票。
daluoweifuren
  《達洛維夫人》筆記手稿TheSocietyofAuthorsastheLiteraryRepresentativeoftheEstateofVirginiaWoolf
 
  不過,在所有這些展品中,奧特的最愛是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手稿。“在為這次策展做準備時,我發(fā)現(xiàn)《達洛維夫人》的出版版本和這份手稿內容完全不同:伍爾夫在不斷編輯、修正自己的故事。它們最早是雜志上的兩個小故事,后來不斷演化。伍爾夫自己也說過:‘我的感覺越來越好,我在不斷地塑造這個故事。’而我則好奇,這部小說原本的故事是怎樣的呢?作者本來是怎樣想的呢?作者心中有許多聲音,在小說付梓時,甚至還有好幾個印刷版本,作者自己會在各個版本上做修正。這也是為什么在美國出版的《達洛維夫人》和英國版不太一樣。這也讓我想起《紅樓夢》,十八世紀末,這部書的手稿開始流傳時,大家都在猜測誰是真正的作者。在書稿流轉過程中,經過了多人的復制抄寫,作者去世之后才出版,還被加上了全新的章節(jié)。誰是真正的作者?這個問題又是否重要呢?故事的發(fā)展和寫作過程有很多人參與么?所以伍爾夫的這份書稿對我來說很有意思,讓我去思考她創(chuàng)作的過程。”(錢成熙)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