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在這個近乎被“漫威”遮蔽的四月末院線,帶來了一種別樣的沉重思考。影片使用一種近乎于紀錄片的形式跟隨著生活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男孩贊恩的人生軌跡,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殘酷的生活畫卷。
贊恩捅傷了妹妹的“丈夫”被送進監(jiān)獄,原因是他讓年僅11歲的妹妹懷孕并流產(chǎn)致死,而制造這起悲劇的罪魁禍首正是贊恩的父母,是他們將年幼的妹妹半賣半嫁給了自己的老板。電影的開頭發(fā)生在法庭之上,電影一邊揭示贊恩是如何被判刑的,一邊揭示贊恩為何要狀告自己的父母。
贊恩的父母沒有固定工作,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一家人沒有床,只能擠在地上睡覺。為了生計,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生活,不惜出賣管制性的麻醉藥物給監(jiān)獄里的犯人;而年幼的孩子更是沒有合法身份,還要被迫干著各種勞力。贊恩因為不同意妹妹的“婚事”,在攜妹逃跑未果的情況下離家出走。后來,贊恩認識了單身母親拉希爾——一個埃塞俄比亞非法勞工,并和她及兒子三個人組成了臨時家庭。在這個部分,贊恩細心照料弟弟,拉希爾努力工作想要獲得一張假的身份證,他們都獲得了暫時性的幸福和安穩(wěn)??上Ш镁安婚L,拉希爾被警察發(fā)現(xiàn)帶走,贊恩再怎么努力照顧弟弟也無法對抗命運,最終還是讓心懷歹念的商人把孩子騙走。
《何以為家》的故事并沒有刻意煽情的地方,但是處處透著酸澀,好多地方都讓人難以釋懷,比如拉希爾被帶進監(jiān)獄,她內心因為思念兒子而飽受煎熬,加上正在哺乳期,一邊用手擠乳汁,一邊哭泣;再比如贊恩辛辛苦苦攢錢撫養(yǎng)沒有血緣的弟弟,卻被房東趕走,存在家里的錢也無法取出……生活的無奈通過細節(jié)為我們一一展開,一個滿目瘡痍的黎巴嫩激發(fā)了我們追問原因的欲望,而導演的社會關懷也由此彰顯。
事實上,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也并非是扁平的,盡管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發(fā)生著如電影一般的慘狀,如果不是通過藝術作品,和平世界里的人又如何能夠懂得他人的苦難?這部電影用孩子的視角帶領我們看到一個對很多人來說都從未涉足的世界。
《何以為家》導演是娜丁·拉巴基,作為一位女性,她的電影里充滿了對孩子和婦女的觀照。這部電影籌備了五年多的時間,拉巴基做了大量的走訪工作和社會調研。我們不難在電影里看出,雖然故事幾乎都是圍繞贊恩展開,卻依然可以展現(xiàn)出一個宏大的底層移民社會。
戰(zhàn)爭顯然是中東地區(qū)不可回避的問題,由此帶來的貧困和移民問題更是棘手。作為人類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中東地區(qū)也激發(fā)了很多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熱情?!逗我詾榧摇返闹弊g名是“迦百農(nóng)”,迦百農(nóng)本是《圣經(jīng)》里的地名,但是,“迦百農(nóng)”(Capernaum)又有“亂和無規(guī)則”的含義,而這個含義,也許正是影片所展現(xiàn)的。當隨著劇情的展開,我們跟隨年幼的贊恩在他的生命中不斷地遇到厄運,相信熟悉《圣經(jīng)》的觀眾會不禁要問,這樣的苦難尚在人間,上帝究竟在哪里?
電影里的贊恩也有這樣的責問,他在法院上要求自己的父母不要再生育,在年幼的他看來,這樣不節(jié)制的生育只能帶給孩子苦難。而他的母親也早就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形,認為自己不過是苦苦支撐養(yǎng)活孩子。這部電影表面上是一個孩子在控訴自己不負責任的父母,實際上更是控訴整個社會的不公。貧困和苦難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電影并沒有給出答案,但足夠引人思考。
值得欣慰的是,這部電影并沒有完全展現(xiàn)黑暗的絕望,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體現(xiàn)著人性的光芒。不論是電影里表現(xiàn)出的底層人民之間的相互扶持,贊恩對妹妹和沒有血緣的弟弟的照顧,還是他一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給予的善意,都讓人心懷一絲希望。更讓人感到開心的是,電影就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電影里的贊恩在生活里也叫贊恩,他的確出生在一個敘利亞難民家庭。電影拍攝完成后,他有機會去挪威生活,并且接受教育。由此,我們看到,電影觀察我們的生活,展現(xiàn)我們的生活,最終也可以介入我們的生活,并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意義,這或許是《何以為家》電影意圖之外的東西,卻更加難能可貴?!跤嘤啵ㄓ霸u人)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