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解讀“考古寫史”,連道具都還原考古細節(jié)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18





《何以中國》邀請今天的良渚玉匠阿玉師傅出演5000年前的良渚城玉匠。(受訪者供圖)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大型考古紀錄片《何以中國》的創(chuàng)制團隊在做一樁細節(jié)到厘米級的事——從道具的考古考證開始,在橫店“再造”西坡遺址的局部,以電影級視聽語言重現(xiàn)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歷史一瞬。

  《何以中國》立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發(fā)現(xiàn),講述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明創(chuàng)生的故事。該片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中心等承制。

  自2021年春天啟動拍攝,總導演干超帶領團隊跋涉近500天,走過全國230余個拍攝點位。其中包括西坡、二里頭、陶寺、良渚、石峁等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點關注的遺址,也有甘肅四角坪遺址、河南宋國故城城墻考古發(fā)掘、浙江井頭山遺址二期、山西西吳壁遺址最新發(fā)現(xiàn)等尚未公開成果的“考古進行時”。去年12月,完成全部紀實拍攝后,《何以中國》進入了影片再現(xiàn)階段。最終與觀眾見面的紀錄片,將融紀實與影片再現(xiàn)為藝術整體,創(chuàng)新紀錄片的視聽語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使紀錄片各篇章內容都能具備長尾的檔案價值,這部解讀“考古寫史”的紀錄片不僅在紀實部分邀請到中國考古學泰斗嚴文明擔任總顧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嶺擔任學術總制片人,并實現(xiàn)秦漢考古、夏商周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領域的最強專家集結。


  影片再現(xiàn)階段,創(chuàng)作團隊同樣追求考古級的嚴謹,片中再現(xiàn)的道具,小到衣服、紋飾、器皿,大到房屋復建、祭祀典禮、墓葬設計,每個細節(jié)都在力求朝著歷史的真實近一些、再近一些。

  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厘清文明根脈之后,讓大眾“在現(xiàn)場”感受歷史的風、觸摸黃土地的萬年流轉。

  按考古現(xiàn)場1比1再造影片片場

  西坡遺址位于河南靈寶市陽平鎮(zhèn),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六大遺址之一。西坡遺址發(fā)掘的大型房址和墓葬等,都為認識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聚落的文化面貌、社會結構、人情習俗提供了珍貴資料。在橫店,《何以中國》攝制組幾乎1比1復刻了西坡遺址的部分考古現(xiàn)場。

  干超向記者展示了一份道具圖紙。形態(tài)大小各異的西坡陶罐、陶盆、水勺、毛刷、陶塤等器物20余種在列,圖紙不僅以透視圖詳細標明形狀、尺寸、紋路,更劃重點突出文物的特質。比如在陶塤制作上,圖紙明確了腹部小孔直徑為0.3厘米、上孔直徑0.7厘米,還特意標注“細泥捏成,紅色不純正,有灰斑”“表面飾有不規(guī)則繩紋”等字樣。又好比陶大口缸的制作要領里,上下半部分的材質差異、表面紋樣深淺和因密集戳壓形成的小凹窩等,悉數(shù)在列。有了器物還不夠,攝制組甚至詳細畫出西坡遺址著名的M27墓坑出土情況俯瞰圖,從族長遺體的方位、足部并攏的姿態(tài)、包裹遺體的麻布材質、腳坑內出土文物、遺體擔架等,無一遺漏。日薄西山時,一場發(fā)生在距今約6000年的族長葬禮在族人見證下舉行,透過考古考證的細節(jié),歷史向今人送來耳語。

  而西坡遺址不過是眾多影片再現(xiàn)的場景之一。干超介紹,在橫店,攝制組還陸續(xù)拍攝了良渚、凌家灘等場景。呈現(xiàn)良渚的祭祀典禮,無論服裝抑或王和王后身上的全套玉器,攝制組都參照文物真實還原、真玉制作,這在相關紀錄片史上尚屬首次。此后,團隊還將赴甘肅、河北等地,到距離考古現(xiàn)場最近的地方開啟一個個歷史的空間?!啊逗我灾袊酚捌佻F(xiàn)部分共還原200多處場景,特制的道具、布景超1.2萬件,服裝超過8000件/套,每一件、每一處都盡可能按考古細節(jié)一一還原?!?br/>
  在“透物見人”中觸摸歷史的溫度

  如此嚴絲合縫地還原考古細節(jié),《何以中國》的“野心”不小——這部紀錄片并不滿足于介紹文物,而是要“透物見人”,從故紙堆、遺跡叢、考古現(xiàn)場推演出歷史的細節(jié),見到文物背后的人與社會及其演進的歷程。換言之,《何以中國》要展示的,不止于文物本身,更是文物所傳遞出的早期國家文明形態(tài)的形成、歷史長河涌動的方向,是關乎何以中國的根脈所系。

  以西坡為例,該遺址中發(fā)掘出制作考究的大型房址和族長墓隨葬玉鉞及陶器等,都是中原地區(qū)最早出現(xiàn)的社會階層分化的歷史注腳。區(qū)別于博物館里看到的文物展陳,《何以中國》在紀實拍攝中將文物按其所處時代的禮制、場景重新擺放,還原它們在歷史深處曾經的位置與功能;又繼而在影片演繹時由專業(yè)演員與復刻的道具“合作”,按考古考證,再現(xiàn)古代的社會場面。從文物原件到復刻的道具,視覺上追求的“以假亂真”將引領觀眾穿過風塵雨簾,觸摸歷史的溫度??梢韵胍?,在《何以中國》提供的鮮活歷史時空里,祖先們曾仰望過的天下與我們去往的光明盛放的前方無限交疊。

  《何以中國》的撰稿專家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偉道出了許多考古人的心聲。他說:“距今1萬多年前,現(xiàn)代人已遍布世界各地,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開始制作陶器、培育馴化農作物,開始了農業(yè)革命進程,其實也開啟了文明化的進程。距今5000年左右,其中更少一部分人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文明。而這樣的文明和大一統(tǒng)的治理體系完美結合,創(chuàng)建了文明型國家,綿延5000多年依然蓬勃發(fā)展如少年,只有我們中國,只有我們的中華文明?!弊鳛橐晃婚L期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考古人,李新偉曾被許多人問及,研究中最深的感觸是什么,是不是重大發(fā)現(xiàn)的驚喜。他答:“驚喜肯定有,更多的是感動。讓我感動的有石峁那座巍峨的石城,有像良渚那樣精美的玉器,但有時候,讓我感動的就是一對夫妻的墓葬,或者是一個陶片上留下的一枚指紋。”

  現(xiàn)在,《何以中國》就是希望把如是感動傳達給觀眾。因為恰恰在那些生活印跡里,我們與先人共通的情感體驗沛然生發(fā),也更理解“我們是誰、從何而來、將往何去”的終極問題——先民曾躬耕和開拓的每一片文化的田野,都成為今天“我”的養(yǎng)分來源;今天的中華民族就是站在“何以中國”的歷史之上,和萬年前遙相呼應。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濟南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一米九高”的古人 住聯(lián)排大房子

    “一米九的‘山東大漢’”“一家三代住聯(lián)排大房子”……此情此景,竟是大約五千年前,齊魯大地上的一段真實生活寫照。焦家遺址的發(fā)掘有什么重大意義?下一步發(fā)掘還會有什么遠古的豐厚“饋贈”?
    2017-07-05
  • 文博考古界人士送別故宮前院長張忠培

    文博考古界人士送別故宮前院長張忠培

    昨天上午,眾多文博、考古界人士聚集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吉林大學考古系創(chuàng)始人張忠培先生。張忠培先生于2017年7月5日9時4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2017-07-12
  • 湖南公布多項考古成果

    記者日前從“湖南考古匯報會”獲悉,2017年湖南考古勘探、考古發(fā)掘、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獲得一系列成果,陶瓷考古有很多亮點,尤其是漢晉窯址的收獲頗豐。
    2018-01-16
  • 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考古工作有序開展,取得重要進展

    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考古工作有序開展,取得重要進展

    28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fā)布會,介紹了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云南昆明河泊所遺址、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浙江溫州古港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
    2022-10-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