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敦煌”張開文化傳播翅膀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1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從30個洞窟整窟高清圖像和全景漫游節(jié)目全球共享,到“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超過2億人次參與線上互動,再到數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瑤”上線,經過多年努力,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存儲、展示等關鍵技術體系,形成海量數字化資源,實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敦煌莫高窟前,利用AR技術生成的九色鹿正悠閑散步。一名游客走上前去,伸手輕撫鹿身。“再往左靠一點,好!”敦煌研究院講解員張瑞芝點擊手持終端的拍攝鍵,定格這一瞬間,“照片可以導入游客微信,隨時查看。”


  精美絕倫的壁畫,栩栩如生的彩塑,翩躚起舞的飛天……跟隨講解員,沿“飛天”專題線路游覽,既能參觀實體洞窟,又能在虛擬的AR內容中和九色鹿合影,與飛天互動?!盎凇當底侄鼗汀暮A繑底仲Y源,結合空間定位、虛實融合等技術,相當于在莫高窟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擬孿生世界,實現了‘窟內文物窟外看’的新嘗試?!倍鼗脱芯吭何奈飻底只芯克L俞天秀說。


  把文物原原本本搬進電腦里


  數字賦能開辟新路徑


  “采集、拼接圖像,進行數字化,簡單說,就是為莫高窟拍照片、洗照片?!痹诙鼗脱芯吭何奈飻底只芯克?,俞天秀邊工作邊說:“也就是把洞窟、壁畫、彩塑等與敦煌相關的文物,通過高精度攝影錄像,生成數字圖像?!?/p>


  想將敦煌文物原原本本搬進電腦里,過程可不簡單。“先要設計周密、完善的數字攝影采集方案,綜合考慮洞窟大小、形狀及損壞程度和攝影難度系數,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然后使用定制軌道、攝影車等專業(yè)設備進行拍攝。最后運用拼接法,將上千幅原始圖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圖像?!弊哌M第138窟,俞天秀指著正拍攝的設備說:“拍攝時,必須采用恒溫冷光源,確保人為影響降到最低。”


  “采集工作,不僅枯燥,而且辛苦?!睆氖聰底只杉?、拼接工作已15年的安慧莉說,進入小小的洞窟,動手組裝儀器、鋪設軌道,騰挪都在方寸間,既要保證拍攝精度,還要避免傷害壁畫。“必須很專注、很小心?!卑不劾蛘f。


  采集不易,拼接更難。“每張照片都是某個局部,我們要做的,就是拼接出完整的壁畫。”安慧莉說,這類似拼圖游戲,都是人工操作,盯著屏幕,一點點修正。拼接誤差需要控制在毫米間,就是人物的根根發(fā)絲,也要“無縫對接”。


  完成這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以一個80到100平方米的中型洞窟為例,攝影采集組需要4到5人,拼接小組需要5到6人。以10個人為一組,完成全部工作需要3個月。“剛開始,一年只能拍2到3個洞窟?!庇崽煨阏f,隨著條件改善,現在一年可以拍20多個洞窟,拼接10多萬張圖片。


  將彩塑、壁畫數字化,在國內,莫高窟是先行者?!耙婚_始既沒經驗,也無參考。后來經過實踐探索,研究院總結、制定出一套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采集、加工、存儲等方面的13個標準?!庇崽煨阏f,這些標準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數字化之后的莫高窟,不僅能讓更多人便捷地領略莫高窟的魅力,而且能夠永久保存。


  場景化全面呈現敦煌文化


  活化利用拓展新舞臺


  “采集、拼接到底有啥用?”安慧莉曾經這樣問自己。直到2014年,《夢幻佛宮》大型球幕電影上線,震撼了包括她在內的很多人。


  《夢幻佛宮》是“數字敦煌”的產物之一。它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藝術為表現題材的超高清8K數字球幕電影,時長20分鐘,對莫高窟最具藝術價值的7個經典洞窟進行了全方位展示?!爸蒙碛皬d,宛若游于洞窟。”安慧莉說,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就連人物唇角笑意的深淺,都分毫不差??粗煜さ亩纯咴谘矍啊皬突睢?,安慧莉有種說不出的激動,“原來我們的努力,能變成游客眼中的敦煌?!?/p>


  “除了《夢幻佛宮》,我們還制作了主題電影《千年莫高》?!苯衲?5歲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一期,看完這兩部電影,再進入實體洞窟參觀,可以提高游客的體驗感。目前,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完工,“二期將利用最新技術場景化呈現敦煌文化,讓游客更加全面了解敦煌?!?/p>


  “數字敦煌”展覽中,1∶1實景洞窟三維模型的構建,將遠在大漠中的千年瑰寶展現在世人面前。觀眾可以戴VR眼鏡體驗洞窟虛擬漫游;全球網民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進入“數字敦煌”資源庫,高速瀏覽超高分辨率圖像,并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游。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研究院不斷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為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建立了數字檔案,“讓敦煌壁畫、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續(xù)利用?!?/p>


  截至2022年底,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89個洞窟數字化攝影采集,178個洞窟圖像處理,45身彩塑、140個洞窟、7處大遺址三維重建,162個洞窟全景漫游節(jié)目制作,5萬余張檔案底片的數字化。所有數據都按規(guī)范建立數據檔案,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數字敦煌’做到了原真性地記錄圖像、色彩等信息,進而支持敦煌學的相關研究?!碧K伯民說,未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數字圖像進行解析,可以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


  虛擬人“伽瑤”吸粉無數


  全新技術助力新發(fā)展


  今年春節(jié)假期,一名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小姑娘”,受到眾多網友喜愛。


  “小姑娘”名叫“伽瑤”,是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其原型來自莫高窟壁畫中的妙音鳥“迦陵頻伽”?!凹夹g團隊結合動作捕捉、面部驅動底層算法優(yōu)化等多領域技術,讓‘伽瑤’不僅能實時做出表情,而且連頭發(fā)、衣服、配飾都能像現實中一樣隨風而動?!倍鼗脱芯吭喝诿襟w中心負責人杜鵑說,“伽瑤”兔年新造型中的一款配飾項鏈是參考莫高窟第407窟“三兔共耳”圖案設計的,其鑲嵌工藝、腰帶的打結方式等,都參考壁畫和史料進行還原。


  蘇伯民說,作為文博IP官方虛擬人,“伽瑤”以洞窟壁畫講解、展覽虛擬直播、舞蹈演繹等多種方式,帶領國內外觀眾體驗和了解敦煌文化,“為確保文化內容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伽瑤’每一次講解和直播的腳本,研究院都會組織專家學者反復打磨?!?/p>


  去年底,全球首個基于區(qū)塊鏈的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正式上線,來自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敦煌藏經洞文獻的21類壁畫專題6500余份高清數字資源檔案向全球開放,為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藝術創(chuàng)意者打造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臺。


  “素材庫以開放、共創(chuàng)、共享模式,實現了文物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碧K伯民說,所有素材都來自敦煌研究院的數字化采集和研究成果,每一份高清圖像都是源于石窟遺產地的第一手資料,均備注了相應的學術介紹說明。


  成立文化遺產數字創(chuàng)意技術聯(lián)合實驗室,開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推進敦煌藏經洞數字資源平臺建設,升級“敦煌遺書數據庫”系統(tǒng)……“實現傳統(tǒng)文化、數字技術和廣大用戶的互聯(lián)互通,讓敦煌文物數字化成果廣泛惠及社會?!碧K伯民說,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和技術,“數字敦煌”正在向國際社會傳播中華燦爛文化。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