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七號線華強南站展墻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是城市的內核、實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結和積淀,是文化的容器、載體和舞臺。城市與文化是與生俱來、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作為創(chuàng)新之都、先鋒之城的深圳,一直以來關注都市文化和本土藝術,無論是在體制內的美術館還是在非官方的美術空間,各種展覽和學術活動一起,共同形成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共同構筑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可以說,各種各具特色的展覽活動彰顯著這座城市文化的多樣化。
地鐵作為一個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每日有幾十萬的人流出入,同時,地鐵的各種商業(yè)應運而生,各種廣告和零售業(yè)充斥在地鐵的空間里。在不見陽光、沒有景致的地鐵中,大部分人并不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不過是起點到終點的匆匆穿行。但是隨著城市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地鐵藝術也隨著地鐵的建設和發(fā)展孕育而生,無論是在國內大中城市的地鐵里,還是國外具有主題特色的地鐵文化,地鐵藝術已經從最初的裝飾壁畫,走向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
深圳地鐵作為特區(qū)城市文化展示的一個重要窗口,也在不斷探索與文化藝術結合發(fā)展的道路,并進行了一系列嘗試,特別是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組織和策劃的一系列“文化藝術墻”,通過充分挖掘各地鐵站點的人文、歷史、地理等因素,用藝術的語言和圖像反映著深圳本土的地域特色及文化特點。而其中的“深圳地鐵美術館”項目則開放了地鐵內的空間進行藝術作品的展示,不僅打破了地鐵內部裝飾單調的視覺感受,而且給深圳這座城市增加了更多的藝術氛圍,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和啟迪,體驗到一座城市的文化。
剛剛落下帷幕的“城市·夢想——深圳地鐵美術館系列展”就力求打造成為在空間、時間上具有持續(xù)性、擴展性,在文化和藝術領域具有影響力、推動力的系列展覽品牌。在過去3個多月里,地鐵美術館在深圳地鐵9號線上梅林站、深圳地鐵7號線華強南站、華新站、桃源村站四個站點,通過“生產生活”“城市建設”“社會活動”與“文化演出”4個部分,向人們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深圳這座移民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華強南站展示了土地改革以后,寶安縣積極發(fā)展農業(yè)、修建水庫、科學分類養(yǎng)蠔以及知青下鄉(xiāng)學習等生產生活的歷史影像;上梅林站展出了深圳水庫建設、羅湖橋、火車站、沙頭角中英街商店及寶安縣城主要標志建筑等城市建設舊貌;桃源村站呈現(xiàn)了1967年深圳各界支持香港愛國工人大罷工與1958年深圳各界群眾示威游行反對英美出兵約旦、黎巴嫩集會的社會活動畫面;華新站作為一個互動藝術墻,則展出了1965年馬思聰在深圳戲院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的現(xiàn)場、1960年紅線女在深圳水庫施工工地慰問民工等相關照片……充滿時代情感與精神的作品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與共鳴。
此次展覽作品主要依托深圳美術館館藏鄭中健先生的攝影作品,將優(yōu)秀藏品帶入地鐵公共空間,通過架上和架下、動態(tài)和靜態(tài)、影像和裝置、觀看和互動等多種形式,讓地鐵里的藝術櫥窗作為實體美術館的一個延伸,讓美術館所謂“高大上”的作品走出美術館物理面積和空間,使藝術不再保持“靜態(tài)”,激活空間,走到地鐵美術館這樣最接地氣的地方,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優(yōu)秀而富有意味的藝術作品。我想,這不僅是美術館自身的有益嘗試和公共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地鐵美術館作為一個流動的美術館與眾不同的地方。希望通過流動美術館的展覽策劃,讓更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能夠在地鐵的公共空間展示,使深圳地鐵擁有自己的地鐵文化,并在國內外地鐵文化中獨具特色。
與一般美術館博物館不同的是,地鐵美術館每天面對的是龐大而多變的流動觀眾,為了使展覽內容更加豐富且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夢想——深圳地鐵美術館系列展”立足于本土藝術,從“城市與記憶”“城市與經典”與“城市與創(chuàng)客”3個方面切入到深圳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通過多樣的藝術呈現(xiàn),為地鐵美術館打造多樣的視覺體驗空間。通過系列展覽的舉辦,一方面讓藝術作品“走進”公共空間,讓廣大市民在搭乘地鐵的時候就能欣賞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展覽從本土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入手,通過影像、繪畫、雕塑、裝置等藝術形式,讓大家通過藝術作品了解我們自身的文化和特色,并從藝術作品中得到審美的享受和啟發(fā)。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