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未有過今天這般的矚目。僅過去的一個月里,傳統(tǒng)戲曲頻頻走入國際舞臺:上海昆劇團在希臘雅典新建成的國家歌劇院,成為首個亮相該劇院的中國戲曲團體;實驗昆劇《椅子》亮相第二十二屆俄羅斯“金蘿卜”戲劇節(jié);上海京劇院推出的《霸王別姬》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連演十余場;中秋時節(jié),連續(xù)演出四年的京劇音樂劇場《月光下的行走》首次走出國門,讓海外友人同時領略戲曲聲腔藝術與古典詩詞之美。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獎項,也把追光燈對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在這短短一月間,上海木偶劇團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問鼎俄羅斯“金小丑”獎;上海昆劇團創(chuàng)作的3D昆劇電影《景陽鐘》獲第二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戲曲影片獎、最佳戲曲導演獎;3D全景聲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導演滕俊杰獲第二屆中加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
把時間軸稍稍拉長,去年上海昆劇團將湯顯祖“臨川四夢”首次完整搬上舞臺,帶到美國、比利時、捷克等國;2015年3D全景聲電影《霸王別姬》在美國好萊塢杜比劇院首映。過去五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觸角遍布世界,所到之處,感動與歡呼不斷。傳統(tǒng)文化正以當代表達,在世界舞臺自信亮出“中國身份”。
對接最新科技手段,釋放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活力
煙云繚繞的幽谷,波濤洶涌的烏江,這些在傳統(tǒng)舞臺上難以具象呈現的情境,在3D全景聲戲曲電影《霸王別姬》中有了生動展現;而京胡和鑼鼓,則透過立體環(huán)繞聲效回蕩在影院。該片自2015年在美國杜比劇院舉行海外首映后,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美國紐約等多地展演,讓一批又一批海外觀眾屏息凝神。影片也獲得國際3D先進影像協(xié)會頒發(fā)的世界3D電影最高獎“金盧米埃爾獎”,成為首部獲得該獎的中國電影。
《霸王別姬》的成功帶動傳統(tǒng)戲曲傳播邁上新的臺階。此后,昆劇《景陽鐘》、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等一批3D戲曲電影在海外電影節(jié)有所斬獲,足見傳統(tǒng)戲曲搭載現代技術所釋放出的時代活力。
▲皮影戲《花木蘭》
昔日幾個小伙伴只能湊在幕布前觀看的傳統(tǒng)皮影戲,借助多媒體影像手段,有機會進入大劇場演出。上海木偶劇團創(chuàng)排的《花木蘭》采用電影銀幕般的皮影布架,在觀眾面前展開立體的觀看空間。這一創(chuàng)新,使故事傳遞出的孝悌愛國、祈愿和平的思想也跨越國界贏得共鳴。在去年塞爾維亞第18屆“金火花”國際木偶藝術節(jié)上,該劇獲得“特別獎”“優(yōu)秀劇目獎”和“集體表演獎”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而在今年,“金小丑”藝術節(jié)兩場演出劇票均售罄,在第二場,主辦方特別在臺前加了兩排座位。
把握時機,找準劇目,展現“中國故事”的當代表達
要為海外觀眾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在尊重傳統(tǒng)、完整繼承的基礎上,把握時機,找準劇目,融入當代表達;開拓文化傳播的國際通途,強化“中國身份”。
昆曲,無論是典麗的文辭還是婉轉的程式,對于不少國內觀眾都有一定的欣賞門檻,如何跨越語言和文化背景的鴻溝,讓海外觀眾“坐得住”?
▲上海昆劇團《牡丹亭》
上海昆劇團的答案是把握時機,強勢集結。去年莎士比亞與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之際,劇團幾乎傾團而出,以“五班三代”的陣容,一口氣演齊湯翁的“臨川四夢”。這一開歷史先河之舉,迎來海外雪片般的邀約:有著71年歷史的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jié),首次邀請昆曲登臺;“歐洲心臟”布魯塞爾,有海外觀眾一連追看了三天的《牡丹亭》……令人驚喜的是,在一整年的海內外巡演后,“臨川四夢”仍在發(fā)揮著持續(xù)的影響力。德國柏林戲劇節(jié)相關負責人專程觀看了上昆的海外演出,并正式發(fā)出邀請,點名“臨川四夢”亮相明年的柏林戲劇節(jié)。
600年的昆曲在“臨川四夢”帶動下,迎來今朝最撩人春色。今夏昆團在希臘演出的《白蛇傳》“文武兼?zhèn)?rdquo;既有唯美的愛情段落,展現昆曲載歌載舞的特點,又有大量精彩的武戲開打場面。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看來,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神話,在同樣孕育無數神話故事的古文明國度希臘,更能產生文化共振。
繼3D全景聲電影之后,《霸王別姬》的演出也從劇場搬至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阿斯特中國庭院,創(chuàng)新性的“嵌入式”呈現結合“一桌二椅”的傳統(tǒng)演繹,讓海外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到演員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注意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英雄悲歌,讓海外觀眾悄悄拭淚。
傳統(tǒng)是底氣,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動力,當代文藝人正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生面,在世界舞臺亮明“中國身份”,讓世界讀懂中國。
轉自:光明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