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揭秘"如果國寶會說話" 一集五分鐘打磨大半年


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18-01-19





  高大上的國寶碰撞5分鐘的微紀錄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yīng)?央視紀錄頻道的百集微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已經(jīng)交出了答案:精美的視覺語言、豐富的文物知識、富有詩意的解說,以及與國寶對話的輕松姿態(tài),讓它成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頭好,更以豆瓣9.4的高分成為2018年開年紀錄片門類的“網(wǎng)紅”。

  昨天,晨報記者專訪了《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她從自己的角度解讀了這部紀錄片背后的故事。在她看來,標題中“如果”二字,恰恰是一種有趣的象征手法,“它實際告訴我們,國寶不會說話,它需要我們激發(fā)觀眾與之溝通、對話。如果觀眾能捕捉到國寶的信息和價值,能夠覺得它親切,那也就達到了目的。”

  呈現(xiàn)文物不用公式或模板

  仿佛凝望著你的人頭壺、形似“憤怒的小鳥”的鸮尊……《如果國寶會說話》在網(wǎng)絡(luò)上走紅,最初源于部分令觀眾眼前一亮的“萌”的表達。總導演徐歡坦言,這些新的嘗試,既是團隊吸引年輕觀眾的一種嘗試,也源于不同文物的定位與細節(jié),“但你看‘國之重器’后母戊鼎,就很難做得‘萌’,真要如此,可能很多人要拍磚了。”

  事實上,《如果國寶會說話》對不同文物的呈現(xiàn),用“量身定做”來形容并不為過。徐歡說,團隊最初考慮找到一個呈現(xiàn)文物的通用“公式”或“模板”,“但最終我們還是覺得要按照每件文物的特點來”。比如,賈湖骨笛必須發(fā)出聲音,才能讓觀眾有直觀認識;曾侯乙尊盤的復制之難,只有引入多年研究失蠟法(注:曾侯乙尊盤的特殊鑄造工藝)的匠人黃金洲的故事,才更有說服力。

  不僅如此,讓許多觀眾稱道的是,每集只有5分鐘的《如果國寶會說話》,“出鏡”的國寶卻多得“奢侈”。拍攝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后母戊鼎,攝制組會一口氣請出分散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大禾方鼎、社科院考古所的神人獸面形玉器等;拍攝三星堆青銅神樹,旁征博引了其他文明對樹的形態(tài)的表達。

  對此,徐歡笑說,這是希望能為觀眾呈現(xiàn)一部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我們希望從文明的歷程去選取文物,這就要有旁證??v向上,它可能在一定時期對文明進程有改變,有推進;橫向上,我們想知道在世界語境下,這件文物對地球、對人類的貢獻是什么。”

  一件文物要看好多本書

  一件文物有一件文物的表達方式,拍一件文物要同時引入數(shù)件甚至十數(shù)件同時期的文物作為旁證……這樣拍法說起來簡單,對幕后創(chuàng)作團隊而言,卻是一場漫長的學習與探索。

  徐歡回憶說,《如果國寶會說話》前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論證工作,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加入核心團隊共同研究,“一件文物要看好多本書,包括各種考古報告、藝術(shù)史。做紀錄片需要實地調(diào)研,我們回到文物發(fā)現(xiàn)或者發(fā)掘的地方,有的導演不知去了多少次洛陽,我們也反復拜訪社科院考古所的老師。很多人參與進來,為每一個5分鐘反復討論。”

  以頗受好評的第一集《最初的凝望:人頭壺》為例,文稿不知寫了多少稿,“好幾個人寫,折騰了很長時間。”徐歡笑說,許多分集導演帶著對文物的敬畏、親近之心,光一集就能打磨上大半年,時間久了,他們和文物仿佛也成了朋友。“如果我們對它的認識是夾生的,做出來的可能還是百科體。當然,百科體也挺好,大家需要知識的普及,但我們現(xiàn)在希望每一集都能激發(fā)大家興趣,再去了解更多文物。”

  而談到得到觀眾認可的“詩意旁白”,徐歡表示,在5分鐘有限的時間里,文字必須簡潔、準確,但又不能過于說明性,團隊也希望能加入一些現(xiàn)代人的情感、認知與判斷。“我們也怕說得太濫情,或者無的放矢,所以要求文字要有干貨——抒情不是簡單的感嘆號,要帶有人的思考,是有哲思的。”

  全集有望年內(nèi)與觀眾見面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近幾年,文博類紀錄片頻頻在觀眾中走紅。在徐歡看來,全世界范圍都有這樣的審美趨勢,“從國家層面,我們談?wù)撐幕孕?;從個人層面,很多人對文物感興趣。年代近一些的瓷器、繪畫,影響現(xiàn)代人的審美趣味;同時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之下,很多人都愿意回頭看,去思考文明的源頭,從而關(guān)注更遠古的文物。”

  而對年輕一代的喜好,主創(chuàng)團隊也非常關(guān)心。徐歡透露,她最近正想研究一下網(wǎng)友們對《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彈幕評論”,“可能對未來創(chuàng)作有好處”。而聽說許多中小學老師都將這部作品推薦給了學生,她頗感欣慰:“我們特別希望這會是一個美育的產(chǎn)品。”她說,《如果國寶會說話》曾有過一次針對小學生的試播,沒想到孩子們的理解都很深入,“比如陶鷹鼎,有個小孩問,‘古人都特別正經(jīng),為什么會做出這么不正經(jīng)的東西’,這個提問很好玩,說明他看出了文物的特點而且理解了。”

  作為百集微紀錄片的《如果國寶會說話》,如今第一季25集剛剛播畢,接下來的文物故事又會在何時與觀眾見面?徐歡透露,接下來的幾季有望在今年全部播出,而隨著時間線索邁入唐、宋、元、明、清等年代,片中可能出現(xiàn)更多觀眾熟悉的文物,“我們也在琢磨,觀眾比較熟悉的文物要選取什么角度,怎么增強表現(xiàn)力?熟悉的好處,是大家可能更容易打通和它之間情感、知識的關(guān)聯(lián);難點在于,我們怎么把熟悉的東西陌生化,這是一個挑戰(zhàn)。”(曾索狄)

?  轉(zhuǎn)自:人民網(wǎng)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quán)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quán)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的權(quán)力。凡轉(zhuǎn)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寶“秘色瓷蓮花碗”首次對外展出

    昨天,“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fā)現(xiàn)與再進宮”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展覽以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秘色瓷器為主要內(nèi)容,展品共計187件(組),包括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窯址出土的秘色瓷器標本,還有法門寺地宮等...
    2017-05-24
  • 《國家寶藏》火了 讓國寶重器“開口說話”

    新近開播的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火了,開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 3分的超高評價。該節(jié)目歷時兩年打磨,可圈可點之處不少,但最令筆者感動的是,它激發(fā)和釋放了國寶重器的人文氣息,讓它們得以開口說話。  折戟沉...
    2017-12-09
  • 讓“國寶”活起來火起來

    讓“國寶”活起來火起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陜西歷史博物館設(shè)計者張錦秋講述文物的今生故事。資料圖片  演員劉濤在演繹文物的前世故事。資料圖片  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文物,每件文物都擁有一位與之綁定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和其他守護人...
    2017-12-28
  • 《國家寶藏》: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2017年年末,央視金牌團隊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國家寶藏》,將文化綜藝的國民熱潮再度掀至新的高度,并開啟了2018古典文化元年。
    2018-01-12

熱點視頻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quán)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