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不斷”的洋奶粉再不換個調調,發(fā)改委就要“拉閘限電”了。近日,發(fā)改委證實,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正在對合生元等幾家奶粉企業(yè)進行反壟斷調查。
洋奶粉這幾年的漲價步伐,不亞于“神九”、“神十”的飛天速度。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合生元等洋奶粉連番漲價。
價格上的潮漲潮落,本來是市場交易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洋奶粉漲價讓國人如此不爽,不能簡單理解成家庭個體養(yǎng)娃成本的飆升。事實上,全球嬰幼兒奶粉消費量增速最快的,就是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中國是嬰幼兒奶粉的一個新興市場,目前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國。如果洋奶粉的縱向壟斷成為行業(yè)規(guī)則,對中國來說,就不僅僅是個國產奶粉產業(yè)安全不安全的問題。
發(fā)改委對壟斷的每次“亮劍”,多少總會招些非議,道理大家都懂。但這次是否還是“怪人家長得太漂亮”,恐怕也不能過于小人之心。有人說,6月20日,九部委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生產的實施意見》中,已經著力于加快奶粉企業(yè)的兼并重組、對進口奶粉企業(yè)的監(jiān)管、采用藥品管理辦法來監(jiān)管乳粉企業(yè)等,透露出某種篤實的信號:比如美贊臣、惠氏、雅培、多美滋等,他們在國內的工廠生產線有的是干粉混合包裝設備等,即只負責分裝進口奶粉,這就顯然不符合“新政”。這次的劍指洋奶粉壟斷,或為“續(xù)集”。
但筆者更樂于解讀為這是一場純粹的市場凈化行動。
一者,針對洋奶粉,這是第一次,但針對縱向壟斷,這不是第一樁。壟斷有兩種,一種是類似當年韓國三星等6家企業(yè)操控液晶面板價格的橫向壟斷,商家同行聯(lián)手;另一種是類似茅臺等高端白酒企業(yè)與交易相對人采取固定價格、最低限價等行為的縱向壟斷?!斗磯艛喾ā返谑臈l限制的就是“縱向壟斷”,即上游供應商直接或間接利用其供應優(yōu)勢地位,剝奪下游分銷商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定價自主權。此前,發(fā)改委反壟斷局初步給出的“這些企業(yè)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偏高,從2008年以來漲價幅度達30%左右”的理由,對認定洋奶粉壟斷事實而言,未必夠“鐵”,但生產商要求銷售商固定價格的做法,顯然于法不合。此外,既然茅臺2.47億、五糧液2.02億的罰單能開,到中國就變得“全球最貴”的洋奶粉,自然也沒有什么豁免權可言。
二者,發(fā)改委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未必是裨益國產奶粉的好事,起碼眼下還不能算是。道理并不復雜,盡管奶粉需求上的彈性不是很大,但如果洋奶粉的價格能因反壟斷而“降火”,其市場份額顯然會更為穩(wěn)固。國產奶粉在價格或性價比上的所謂“優(yōu)勢”,也會順帶著拉下一些成色。這對市場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事情。價格平穩(wěn)了,消費權益得到有效保護;洋奶粉“親民”了,國產奶粉要想重建市場信心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說到最后,只要沒有人為變數,市場會更為健康而有序。
這是些讓人比較著急的數字: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2012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08年前的30%左右,躍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場,這一數據更是超過70%。奶粉無關國計民生,卻也是另一種柴米油鹽,筆者認為洋奶粉反壟斷無關“護短”,不是說制度設計本身無涉感情,而是從更長遠來看,任何邊邊角角的含沙射影,都救不了自己的產業(yè)——今日洋奶粉在中國的“天價”,誰說不是消費者跟著不爭氣的國產奶粉在“陪綁”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