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不能僅靠給消費者“慧眼”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07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慧眼計劃”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真假鑒別服務,讓消費者在維權中不再孤軍奮戰(zhàn)。不過從長遠來看,借給消費者一雙“慧眼”是不夠的,還要監(jiān)管部門替消費者出重拳打假,相關平臺也應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實行有效監(jiān)測監(jiān)督。


  最近,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宣布擴大“慧眼計劃”實施范圍,直接為消費者提供真假鑒別服務,而且是免費的。消費者在維權中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他們的背后站著中消協(xié),中消協(xié)背后站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專業(yè)機構。法律和專業(yè),是“慧眼計劃”的最大底氣。


  不過從使用體驗來看,這雙“慧眼”想煉成火眼金睛,震懾不法商家,還得繼續(xù)淬煉。


  在鑒別機構環(huán)節(jié),鑒別本身就是消費領域的難題。就化妝品而言,不同國家銷售的版本、不同批次都有差異,對于平臺鑒別能力是不小的考驗。比如,首批加入“慧眼計劃”檢測機構的一家電商平臺擁有自己的鑒別團隊,鑒別能力比較受業(yè)內認可。但這次其開放的“慧眼”鑒別服務僅僅是個人鑒別師的線上鑒別服務,而不是平臺官方的線下鑒別服務,這客觀上導致了一個問題:平臺又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而且還要派出替補“球員”給競爭對手當裁判。


  隨機詢問了幾個主流電商平臺,大多數平臺和商家均表示不認可某些電商平臺等第三方鑒定。消費者通過“慧眼計劃”拿到的鑒別書能發(fā)揮什么作用?這很考驗中消協(xié)的公信力。


  在消費者這邊,目前“慧眼”鑒別服務主要涉及假冒情況嚴重的鞋類、美妝、鐘表、箱包等高價值商品,鑒別需要消費者上傳商品必要部位(如商標、銘牌、拉鏈等)的照片。筆者體驗發(fā)現(xiàn),不同角度、光線拍攝的照片差異很大,鑒別結果準不準也是個問題。


  鑒于線上鑒別的局限,中消協(xié)強調目前的鑒別結論僅作為消費參考,如果消費者想要后續(xù)維權,還需要走程序及進行條件更為嚴格的鑒別。但有“中消協(xié)”這三個字,平臺方和商家將有很大概率重視消費者維權訴求,這已是可喜進步。如果存在更有公信力的檢測機構加入“慧眼計劃”,效果可能會更好。


  從長遠來看,借給消費者一雙“慧眼”是不夠的,還要監(jiān)管部門替消費者出重拳打假。比如,在某電商平臺的鑒別需求頁面,顯示已累計鑒別超過4億件(次),從鞋包、化妝品到寵物食品,五花八門。出現(xiàn)如此驚人的鑒別需求,根本原因是造假產業(yè)鏈“野火燒不盡”,消費者買得不放心。前段時間有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3000多元的化妝品空瓶居然能賣300元,可見造假團隊也在不惜本錢地“升級”。隨著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迅猛發(fā)展,侵權假冒商品向新業(yè)態(tài)的漂移越發(fā)明顯。現(xiàn)在有些假貨正試圖以“海歸”身份回到境內銷售,這對打擊假冒侵權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


  相關平臺應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對一些明顯的“異?!鄙碳摇Ⅴ柢E交易,盡到必要的“形式審查”義務,實行有效監(jiān)測監(jiān)督。鑒別是事后補救,東西買到手了,就算鑒別出是假的,維權還得費力氣。相比一份“慧眼”鑒別書,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閉著眼睛也敢放心買的購物環(huán)境。(佘穎)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