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宏觀數據出爐,讓人看到了經濟下行的種種憂慮。這些數據,延續(xù)了4月份的頹勢,投資和消費創(chuàng)出數年新低,通脹則降至近兩年低位。央行此前突然出手降息,更坐實了經濟形勢的不樂觀。
外部方面,美國經濟的復蘇亦是長路漫漫。就在這幾天,西班牙政府宣布為本國銀行業(yè)的資本重組向歐元區(qū)尋求融資幫助,背后是整個歐元區(qū)經濟的重重困境。整個世界經濟的復蘇與增長充滿了曲折性與不確定性,這是現實。
中國經濟正處于發(fā)展方式轉型的關鍵時期,但就在此時期內,中國經濟卻必須連連“過坎”。短短幾年中,宏觀調控政策一再需要為保必要的經濟增速而努力。這當然也是在一個側面說明,經濟衰退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絕不只是在經濟意義上。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受益者。國內諸多領域的過剩產能,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消化。但從轉型角度來說,即便今天的外部環(huán)境沒有這么惡劣,中國經濟自身,也得依照轉型的規(guī)律,漸漸突圍。經濟的危機,是在倒逼轉型的加速。當增長的蜜月走到了瓶頸期時,越有壓力,就越要強調內生動力。
我們一直認為,中國國情復雜,取消“一刀切”式的做法,而代之以區(qū)域間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區(qū)別發(fā)展。在面對當前的壓力時,如果必須依靠基礎設施建設再立新功,如果必須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再為穩(wěn)增長助力,那也應該更多是在中西部地區(qū),且不能盲目地、一窩蜂地上項目??梢哉J為,在經濟形勢趨于低迷之際的投資拉動,只能是一種救急做法。
事實上,今日中國經濟的穩(wěn)增長戰(zhàn)略,當與未來發(fā)展方式轉型,乃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緊密相關。穩(wěn)增長,從來不意味著要不擇手段保增長。穩(wěn)增長,也不是只看著當下,不顧長遠。無論是為穩(wěn)增長計,還是從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看,都必須激發(fā)出真正的內生動力。
動力來自哪里?在財政角度上,要切實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其中的關鍵是減稅。在經濟處于低迷之際,減稅能夠幫助企業(yè)、民眾“休養(yǎng)生息”。減稅當然會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理想的情形,是與政府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的削減結合在一起。
內生的增長動力,來自于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更有力的支持。某種意義上說,金融轉型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所在。金融轉型的要義,在于從行政主導型金融體系轉向市場主導型金融體制。其中內涵有二:政府當從幫助企業(yè)籌集廉價資本轉向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利益;政府當放松并最終取消行政管制。
內生的增長動力,來自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給社會更多實現公平與正義的同時,在經濟意義上,將國民收入的一部分通過政府的轉移支付讓渡給中低收入階層,進而刺激基本消費需求。民眾若不能合理分享發(fā)展的成果,談什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性需求?
內生的增長動力,還來自于對民間經濟給予必要的公平待遇。那種看得見、摸不著的“玻璃門”現象如果長久地存在,必然會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傷害著中國經濟的根基。中國的企業(yè)家精神如此稀缺——問題在于,沒有一塊好的土壤,這土地上又怎會憑空長出碩果?
一位學者曾如此冷靜地寫道:“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本身將與中國強勢集團的短期利益尖銳沖突……顯然,目下中國廣受詬病的經濟增長方式就是由強勢集團的短期利害計算所形塑的。這一切都決定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是一個充滿爭斗的政治和社會過程,而遠遠不僅是所謂經濟過程?!边@樣的思考是尖銳的,也是抵達本質的。
說到底,處于穩(wěn)增長乃至經濟轉型階段的中國經濟,需要透過深入的改革實現超越。這個過程不可能僅是自上而下的——缺少強大的倒逼動力,沒有人會主動割讓自身的利益。這也注定了改革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才可能形成更好的政治秩序,實現真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