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打開宏觀調控格局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作者:周人杰    時間:2016-05-27





  體制改革與宏觀調控,常被視作經濟工作兩個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與調控越來越深度交融、相得益彰。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是一場改革,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打贏新常態(tài)下的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必須讓改革成為調控的“常規(guī)武器”。


  狹義的改革,一般是指經濟體制機制的革故鼎新,比如商事活動的便捷、簡政放權的深化;調控主要解決的是中短期宏觀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正確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與調控不能再各說各話、各干各的,而要用改革的辦法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調控任務,強力矯正供需結構的錯配和要素配置的扭曲。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原有的招數有局限、見效太慢。比如化解過剩產能,不僅要刺激消費,也要對無藥可救的“僵尸企業(yè)”出重拳、下狠手,該停的停、該關的關,更進一步則要終結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績工程。盡管這種“硬碰硬”的扭轉較之“軟綿綿”的間接性調節(jié),可能會產生多一些陣痛,但是收益也更高,進而避免“不改革就是長痛”的悲劇。


  另一方面,改革又不僅是調控的手段,長期看也為宏觀政策規(guī)劃出明確的路徑指引。去年以來,有的省份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力度不小,但放大成交量的同時也推高了價格,堆積起來的信貸泡沫更違背了“去杠桿”的目標。正因此,這次會議明確要求“現(xiàn)階段推出的短期調控手段,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標一致起來”。以改革的方式“去庫存”,就是要讓商品房回歸商品、而非投資品的屬性,讓農民工跨越戶籍的門檻,進城安居樂業(yè)。


  改革也打開了宏觀調控的格局。在通常的認知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堪稱調控的“左膀右臂”,但如果只有左右手的協(xié)調配合,則與其他國家的政府干預并無二致,發(fā)揮不出我們的制度優(yōu)越性?!疤岣吒母镄?,放大制度優(yōu)勢”,內涵正在于將公有制的優(yōu)勢注入宏觀調控的行動。比如推動國企成為真正市場主體、終結人浮于事等大企業(yè)病,激發(fā)的提質增效要比單純的貨幣加碼、財政補貼療效好得多。


  世間無不變之法。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宏觀調控也要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tài);讓改革成為調控的利器,調控本身也要改革,也要在實踐中反復探索、不斷前行。各地各部門的決策與部署不能隨意化,更不能朝令夕改,關鍵在于機制化建設,提高這一重要行政行為的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宏觀調控本質上是預期管理,加強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引導,使市場和企業(yè)對我們的政策有信心、對我們的改革有信心、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有信心。


  改革的時間窗口,稍縱即逝?!爸灰礈柿说母母?,就要一抓到底,務求必勝?!奔热粚⒏母锛{入調控的“組合拳”,那就要用調控的效果來衡量改革的績效?!敖党杀尽庇袥]有實實在在減輕企業(yè)的負擔,“補短板”有沒有真真切切打造升級版的產品與服務,都決不能“紙上劃劃,墻上掛掛”,而要細致入微“較真”起來,“既要督方案落實,也要督責任落實”。一具體就深入,一具體才深刻,把改革方案與調控目標相結合,把改革舉措與調控手段相聯(lián)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提振起制度自信的精氣神兒。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