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yè)“走出去”不止于產能


時間:2015-06-02





  去年底,李克強總理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中哈產能合作計劃。2015年3月27日,李克強與哈總理馬西莫夫再次相見并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涵蓋廣泛領域的33份產能合作文件,涉及鋼鐵、有色金屬、平板玻璃、煉油、水電、汽車等領域,總金額達到236億美元。4月29日,李克強同阿爾及利亞總理塞拉勒舉行會談時就中方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建材等領域同阿方開展產能合作達成了共識。

  為什么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產能合作受到熱烈歡迎?關鍵是產能合作被注入了合作、互惠的內涵,這使合作的含金量大為提高。

  在中國工業(y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方提出的產能合作是一攬子、系列化的通盤考慮,即走出去的不僅僅是產能,更是資本、裝備、技術、人才,乃至標準的跟進。因此,中國鋼鐵工業(yè)“走出去”不僅要關注產能合作,更應注重產業(yè)合作。

  一提到過剩產能,似乎就意味著高耗能和高污染,而李克強在談到中國產能輸出時一直強調,不只是“富余”的產能,更要是“高水平、優(yōu)質”的產能;不光是產能輸出,還要連帶裝備輸出;甚至要幫助當地建廠、培訓,帶動當地就業(yè)。

  如果鋼鐵行業(yè)“走出去”僅僅是產能的輸出、產能的合作,那么,鋼鐵企業(yè)“走出去”以后,就僅能在當地生產產品。這樣無法與當地產業(yè)形成配合默契、連接緊密的產業(yè)鏈,僅把“走出去”看作是化解過剩產能的渠道。同時,由于當地上下游產業(yè)沒有得到廣泛發(fā)展和大幅度提升,我國鋼鐵行業(yè)的產品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收益。就如一輛車子,鏈條不強,動力不足,又怎會走遠?更進一步,產業(yè)合作相對于產能合作更容易被雙方接受,因為產業(yè)合作是以雙贏為合作基礎的,產業(yè)鏈條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也是當地工業(yè)結構不斷完備和提高優(yōu)化的過程。因此,在產能合作的基礎上,建議多考慮產業(yè)合作。

  其中內涵:第一,鋼鐵行業(yè)“走出去”的一定是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和裝備,而不是普通的、落后的東西;第二,鋼鐵行業(yè)“走出去”開展的合作涉及的應該是符合當地需要的產品和產業(yè)。如果上升到國家產業(yè)層面,那么這種合作既能解決企業(yè)向外發(fā)展的問題,又能解決當地產業(yè)的形成問題、提升問題和部分就業(yè)問題。

來源:中國冶金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