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2021年全年外貿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出口增速超過20%。
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稱,2021年,以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規(guī)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后,2021年連續(xù)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
外貿數據成績喜人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
國際市場份額的提升體現我國外貿2021年的“飛躍”。李魁文表示,根據最新數據測算,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4.9%,同比提升了0.6個百分點,與2012年相比提升了3.8個百分點。
從外貿市場主體看,民營企業(yè)表現不俗。2021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yè)56.7萬家,增加3.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yè)進出口19萬億元,增長26.7%,占48.6%,提升2個百分點。
在進出口產品方面,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進口均保持良好增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占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分別增長12.9%、9.3%、104.6%。同期,進口機電產品7.37萬億元,增長12.2%,占進口總值的42.4%,其中集成電路進口增長15.4%。
在外貿結構優(yōu)化升級方面,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提升1.6個百分點。我國中西部地區(qū)進出口6.93萬億元,增長了22.8%,比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高出了1.4個百分點。
在貿易伙伴中,2021年,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進出口分別為5.67萬億元、5.35萬億元、4.88萬億元、2.4萬億元和2.34萬億元,分別增長19.7%、19.1%、20.2%、9.4%和18.4%。
今年外貿增長有望保持韌性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此前表示:“2021年可以說外貿登上了一個‘高坡兒’,成績來之不易。2022年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供需兩端均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可能要過一個‘大坎兒’?!?/p>
李魁文說,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部環(huán)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際需求復蘇勢頭放緩。此外,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
多項穩(wěn)外貿的政策舉措已提前“落子”。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jié)進一步穩(wěn)外貿的意見》提出,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進一步鼓勵外貿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緩解外貿供應鏈壓力等多項穩(wěn)外貿舉措。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多部門還將優(yōu)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賠條件,積極拓展產業(yè)鏈承保,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yè)承保的覆蓋面和規(guī)模,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yè)的支持。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梁明對記者表示:“今年穩(wěn)外貿的措施會比去年還多,對于外貿發(fā)展的預期可以保持適度樂觀。此前測算過,2020年全年訂單回流額約為2000多億美元,2021年這一額度或達到3000億美元。今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有些訂單還會流走,但之前回流的訂單,大部分已實現了產能提升,這些商品短期內再次流出的可能性不大,會固化為我國出口的長期份額。”
中信證券分析稱,2022年RCEP正式生效,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有望形成統一的超大規(guī)模市場,將充分對沖美歐財政補貼退坡所造成的外需回落壓力。2022年出口在高基數上仍有望實現9%的較快增長。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