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闭\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言,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廟堂之上備受關注的大課題,更是關乎鄉(xiāng)野村民一食一飲能否豐足的必選題。
就在旱魃肆虐,局部地區(qū)秋糧尤其是玉米飽受旱情摧殘、滋生糧食隱憂的同時,中國海關總署的一則數據更直接反映了“洋糧食”加速涌入國內市場的事實,隨著國內外價格聯動加強,“大豆”風波會否在糧食行業(yè)重演的擔憂讓業(yè)內人士感到糧食“遠慮”似有漸成“近憂”之態(tài)。
內外價差擴大 “洋”糧食加速涌入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0.7%。
今年以來,中國谷物進口特別是小麥進口明顯提速,盡管我國糧食已實現十一連增,“洋糧食”進口占國內產量的比例也不到5%,但“洋糧食”進口增速出現大幅反彈,且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從糧食凈出口大國轉變?yōu)榧Z食凈進口大國,引起了人們對糧食安全問題的矚目。
對于今年以來農產品進口較快增長的原因,中國海關總署官網發(fā)布的分析文章指出,一是國內需求旺盛,以大豆為例,目前國內進口大豆主要供榨油,大豆加工的主要產品是豆油和豆粕。目前國內規(guī)?;B(yǎng)殖比重提高,對豆粕等飼料需求持續(xù)增加,企業(yè)出口豆粕經濟效益較高。二是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處于低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的谷物價格指數,今年5月份平均指數為204.4點,同比下降13%,環(huán)比下降1.2%。1-5月谷物價格指數同比下跌15.9%。
“我國目前完全有能力實現主糧的自給自足,如果再加上龐大的收儲數量,整體供給可謂寬松,中國主糧進口量大增并非是因為國內供求結構失衡?!敝屑Z期貨分析師范婧雅指出,對于不同的品種而言,進口量增加都存在不同的原因。
對于小麥而言,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小農耕作方式,使得小麥播種相對分散,品質不及進口小麥,進口小麥主要起到在制粉中適量添加以提高面粉品質的作用。對于玉米而言,進口玉米大部分主要用作飼料,2013年末至2014年初,中國海關退回了大量含有轉基因成分的美國玉米及其下游產品DDGS,加之玉米價格相對較高——這就引發(fā)了近年以來進口高粱數量的增加,高粱價格相對便宜,也是不錯的能量飼料。稻米方面,由于國內米價受到政策的支撐,內外價差非常明顯,邊境走私貿易活躍。而進口稻米多為價格較低的普通白米和碎米,主要為了滿足工業(yè)而非口糧需求。
“糧食進口增速較快,還在于國內外價差在逐步擴大。目前,國際上的小麥離岸價加上運費保險、關稅、進口增值稅、裝卸費等各種費用,到境后比國產小麥市場價還便宜10%左右。”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韓一軍指出,加入WTO以來,國內隨著工業(yè)化進程加速,糧食生產成本處于剛性的快速增長時期,加上相關收儲托市政策,使國內糧食價格居高不下,與國際價格價差逐漸擴大,加速了國內進口趨勢。
進口激增不等于國內“糧荒”
“從一系列的數據分析來看,我國主糧的凈進口數量其實非常有限,這一現象也并不意味著我國出現了‘糧荒’?!狈舵貉胖赋?。
根據國家發(fā)改委文件,2014年我國糧食進口配額如下:小麥963.6萬噸,國營貿易比例90%;玉米720萬噸,國營貿易比例60%;大米532萬噸,國營貿易比例50%。根據國糧中心7月供需平衡表中的數據,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如下:小麥1.23億噸,玉米2.23億噸,稻谷2.07億噸??v觀近年來的進口量,即便進口數量有所增加,但是仍舊未能達到配額總量。即便是配額總量,在各類主糧產量中的占比也不足8%。所以進口糧食并不足以改變我國糧食市場整體的供需平衡格局。
不過,雖然數量有限,但是進口糧食對于我國糧食政策的影響卻不容小覷。范婧雅認為,我國農業(yè)從業(yè)人口基數大、發(fā)展程度低,先天不足,無法和發(fā)達國家的農場經濟同日而語。然而,如果不謀求發(fā)展,單純從政策角度加以庇護卻始終不是長遠之計。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小麥收儲數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國庫庫容不足的問題進一步顯現。進口糧食的優(yōu)質低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國農業(yè)保護政策進行改革。
內外聯動緊密 價格風險驟增
“進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國內外糧價聯動性進一步加強。”中華糧網柴寧認為,國際糧價暴漲對國內物價以及糧食安全的挑戰(zhàn)均不容忽視。
有關人士表示,對中國而言,無近憂而應該有遠慮。糧食連年豐收,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立足于國內保障,糧食供應一刻也不能放松。過去十幾年才發(fā)生一次的糧食危機,隨著全球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發(fā),常態(tài)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最近4年,全球糧食危機或糧價高漲就爆發(fā)了三次,分別是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四年之中全球出現三次糧食危機或糧價高漲,對此中國應高度重視,必須堅持自己的基本方針,即立足于國內生產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韓一軍強調,過去四年的實踐反復證明并告誡我們,對于有著13.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我們千萬不能將自己的飯碗端在別人手中。
為解決這一問題,韓一軍建議應逐步把現有的支持農業(yè)的各種補貼、臨時收儲等支持政策,逐步調整為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方向上來,但調整不宜過快。
范婧雅指出,糧食安全問題重要性高,涉及面廣,在政策改革的同時必須仔細權衡,顧及各方面的利益。2014年以來對于棉花的政策已經由收儲改為試點直補,可謂政策改革的一項新思路。不過棉花畢竟是經濟作物,其政策變革效果還有待觀望、能否應用到主糧市場還有待考量。除了政策變革以外,借鑒美國的經驗推進農業(yè)現代化,完善農業(yè)保險體系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來源:中證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