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業(yè)持續(xù)低迷 中國企業(yè)海外港口投資需小心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6-02-18





  在中國國內缺乏投資市場的情況下,強烈的投資和擴張沖動,讓手里“不差錢”的中國企業(yè)正在成為全球最強勁的港口投資商。瓜達爾港、吉大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連串外國港口的名字,開始高頻率地出現在中國媒體上。然而,慘不忍睹的全球航運業(yè)經濟指標卻像一瓢冷水一樣,兜頭潑來。


  2016年1月26日,全球航運業(yè)最重要的景氣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經歷長時期的萎靡之后,再次下跌2.5%,至345點,成為自198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貨運量的大幅度下降,對于以吞吐海運貨物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港口生意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災難性的襲擊。


  原油、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還在下跌之中,這意味著需求并沒有擴大,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貿易萎縮非但沒有回暖的跡象,相反還有擴大的趨勢。航運業(yè)的困境必然進一步向港口傳導,港口投資的風險正在加大。事實上,港口生意并不是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賺錢,港口的虧損早有先例。包括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在內的港口資產出售,恰恰是因為從對方來講,這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當然,從商業(yè)邏輯上講,有許多生意都是雙贏的。一些“僵尸資產”在被并購后“咸魚翻身”的案例也不鮮見。問題在于,港口運營并不是中國企業(yè)的強項,與國際最好的碼頭運營商相比,國際化水平較低、資本回報率偏低依然是中國港口企業(yè)的短板。在這種情況下的港口投資熱,更像由資本沖動造成的。


  回歸到技術層面,港口運營是一項對國際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的生意,對于運營商的能力有著巨大的挑戰(zhàn)。


  首先,和一般的商業(yè)項目不同,港口運營與國家主權糾葛在一起,港口的運營效率和效益受到更多復雜因素的影響。港口運營必然涉及海關、動植物檢驗檢疫等一系列國家主權行為。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會對港口的運營效率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假設,港口所在地的相關政府機構設置的程序繁瑣、辦事節(jié)奏慢,相應地,港口運營的效率就沒法快起來。特別是在一些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新建港口,出現這種風險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港口不是一項獨立的商業(yè)項目,更多受到腹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配套設施的制約。比如,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就曾經面臨這樣的尷尬。由于其所在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經濟發(fā)展水平較為落后,瓜達爾港缺乏一個有力的發(fā)展腹地,貨物運輸需求明顯不足。同時瓜達爾港背后包括公路、鐵路等諸項硬件措施也嚴重缺乏——在瓜達爾港僅有一條公路,連接巴基斯坦第一大港卡拉奇。這些因素都決定著其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更大的吞吐量。爪達爾港所面臨的困境,是所有欠發(fā)達地區(qū)新建港口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盡管港口建設對于當地經濟發(fā)展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要改變包括貿易總量、基礎配套設施在內的一地經濟的生態(tài)體系,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投資企業(yè)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效益。


  第三,港口運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尤其是對國際化程度要求高。來自不同國家的船只和貨物、港口海關及其他主權機構、港口龐大的屬地化員工隊伍,這些因素都考驗著港口運營管理團隊的國際化水平。同時,港口運營包括港口作業(yè)、保稅倉儲、物流配送等多種主要功能,還包括航運服務、展示、維修、金融服務等眾多衍生功能,整體管理難度非常大。國外先進港口相關的服務業(yè)相當發(fā)達,包括了金融、保險、海事仲裁機構等一系列服務。英國倫敦港口吞吐量雖然很小,卻被公認為國際航運中心,就是因為其領先全球的港口服務水平。和國際先進港口相比,中國港口企業(yè)即使是在基礎管理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近來發(fā)生在中國國內港口的各種安全事故,特別是2015年的天津港大爆炸事故,都暴露出深層次的管理問題。管理運營國外港口面臨巨大挑戰(zhàn)。


  第四,在國際貿易量下滑的情況下,新建港口數量的增加,意味港口吞吐量會出現過剩,港口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和國際先進港口比,中國港口企業(yè)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由此影響到對市場走勢變化的研判不夠及時充分,對競爭對手的研究不夠到位,直接導致國際化營銷能力不強。除依托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和腹地經濟的強有力支撐外,著名的世界級樞紐大港還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特征,那就是積極實行自由港政策、超前預測航運變化調整營銷策略等。這其中既有中國港口企業(yè)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問題,也有主權國家的經濟政策問題,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


  轉自:中國企業(y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