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中外合資銀行洋變土 廈門國際轉制城商行


作者:楊佼    時間:2013-03-07





歷經近30年的發(fā)展之后,首家中外合資銀行近日改“洋”歸“土”?!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攉@悉,中外合資的廈門國際銀行已于近日完成增資擴股和股改,整體轉制為城市商業(yè)銀行。

  廈門國際銀行是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外資股東一度持有該行超過60%的股份。2010年,該行轉制為中資城商行的計劃得到銀監(jiān)會批準。經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之后,已滿足中資城商行的股權結構要求。近日,該行舉行創(chuàng)立大會,意味著正式成為城商行。

  首家中外合資銀行整體轉制

  由于籌備時間較早,廈門國際銀行股份得以在此次增資時賣了個好價錢。2010年,銀監(jiān)會批準其增資,2012年3月,增資正式啟動。據公開資料,該行此次增資9.3534億股,引資約56億元,約合6元/股。增資完成后,其總股本增加至20.043億股。

  2011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底,廈門國際銀行每股凈資產約為3.5元。據此計算,此次增資,股價溢價達70%左右。而一些盈利能力、資產規(guī)模均優(yōu)于該行的城商行增資或轉讓股權,常常低價“甩賣”亦無人問津。

  對于廈門國際銀行來說,此次增資擴股還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轉制為中資城商行。據公開資料,廈門國際銀行成立于1985年,總部設在廈門。改制前,香港閩信集團為其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36.75%,日本新生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分別持股10%,美國賽諾金融集團持股5%。工商銀行、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廈門建發(fā)集團合計持股38.25%。

  在2010年得到監(jiān)管層“放行”后,廈門國際銀行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轉制。此后,日本新生銀行轉讓其持有的10%股份,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和廈門建發(fā)集團分別受讓6.15%和3.85%。去年,閩信集團又將其持有的股份轉讓了5%。

  “順利完成股改工作,外資股比已降至24.93%,完成股權結構調整,滿足了中資城市商業(yè)銀行的股權結構要求?!备=▏Y委在其官網表示,目前其組織形式已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而相對優(yōu)良的資產和較好的盈利能力,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參與廈門國際銀行增資擴股。去年,珠海華發(fā)集團、福建新華集團、廈門建發(fā)集團、國脈科技等投資者,先后斥資參與。 據了解,廈門國際銀行于1月31日完成了股東變更的工商登記手續(xù),此前已召開創(chuàng)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大會并選舉產生了董事會、監(jiān)事會。但目前福建國資委和廈門國際銀行并未公布其新的股東情況。

  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是廈門國際銀行原第一大股東。增資擴股后,第一大股東寶座是否易位?據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官網資料,改制前其持有該行12%股份,加上新生銀行轉讓的6.15%股份,其直接持股達18.15%。而閩信集團實際上亦是其控股47%的子公司。據此計算,除閩信集團去年轉讓的5%股份,改制前,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亦曾持有該行近40%股份,是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

  此外,去年3月,廈門國際銀行舉行增資擴股簽約儀式,福建投資開發(fā)集團亦曾參與簽約。本報記者致電了解此事,該行人士稱,近期將就此事舉行發(fā)布會,目前尚不便透露。

  擺脫發(fā)展瓶頸

  而隨著增資擴股和轉制的完成,該行將成為廈門第二家城市商業(yè)銀行。

  而實際上,外資銀行整體轉制為城商行,廈門國際銀行并非首例。去年4月,浙江首家外資獨資銀行寧波國際銀行整體轉制為城商行,并更名為寧波通商銀行。

  不同于寧波通商銀行,在外資銀行中,廈門國際銀行實力較為雄厚,資產規(guī)模幾乎已相當于一家大型城商行。據該行披露,目前其在北京、上海、福州、珠海等地擁有16家分支機構,并在香港、澳門設有廈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澳門國際銀行兩家附屬機構。截至2011年底,其總資產為105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5.9億元。尤其是2012年,其總資產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幾乎翻番。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對本報記者分析,外資銀行業(yè)務種類受到限制,因此影響了其發(fā)展。改制為城商行后,將有助于其業(yè)務開展。

  銀監(jiān)會統(tǒng)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03年到2007年,外資銀行資產總額迅速增長,資產總額在全國銀行業(yè)總資產中超過2%,到了2009年底,其份額下滑到1.7%左右,2010年才又上升到1.83%。(楊佼)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