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咨詢委員會成立


作者:鐘良 張鳳嬌    時間:2012-08-07





8月6日,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è)合作區(qū)咨詢委員會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擔任前海咨委會主任委員,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遵義擔任副主任委員。

  據本報記者初步統計,15名前海咨詢委員會委員下稱“咨委會”中,來自香港的有4位,來自資本市場的有6位。

  “吸收香港委員,體現出深港合作新階段更注重互動的特性,這樣有利于綜合深港兩方面的意見,更好地促進雙方合作的深入?!鄙钲谑形h校副校長譚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來自資本市場的委員的加入,能對前海金融改革提供指導性意見,也能搭建前海與國務院直接溝通的橋梁,更快向上反映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護航“金改”

  前海咨委會是為組織實施國務院批復的《前??傮w發(fā)展規(guī)劃》而設立的高層決策咨詢、參謀機構。

  早在2010年前海管理局就表示,為了便于開發(fā)建設和簡化行政程序,前海管理局可能采用“理事會、執(zhí)行層”的管理模式,也可能采取決策咨詢委員會的模式。

  根據2011年6月27日通過的被譽為前海“基本法”的《深圳經濟特區(qū)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è)合作區(qū)條例》簡稱《前海條例》,前海設立主席一人理事若干人組成的理事會。

  在公布的咨委會成員中,來自資本市場的6位委員分別是:前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魏建國,原保監(jiān)會主席吳定富,原證監(jiān)會副主席范福春,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執(zhí)行總裁謝涌海,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和廣北,國家發(fā)改委地區(qū)經濟司司長范恒山。

  譚剛說,珠三角金融改革大幕正在拉開,資本市場專業(yè)人士的加入,能夠充分發(fā)揮金改的實驗作用,有利于資本市場業(yè)務及運行方式的探索,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業(yè)務的開展。

  8月6日咨委會的第一次會議上,針對前海深港合作區(qū)的未來發(fā)展,內地和香港知名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劉遵義表示,前海發(fā)展一是要圍繞現代服務業(yè)為中心進行開發(fā)建設;二是前海在深港合作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思考前海與內地之間的經濟關系。

  范恒山認為,前海合作區(qū)的核心與要義在于“先行先試”,前海在法制建設、行政管理體制、稅收制度、人才建設、開發(fā)合作方面都有很大空間發(fā)展,可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可借鑒模式。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希望未來前海發(fā)展能夠輕資產、重制度、重政策。

  前海概念中的“香港基因”

  前海咨詢委員會的15位委員中有4位香港委員:來自香港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教授宋敏,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正豪以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和廣北。

  而咨委會的職能定位中也明確提到,咨委會要對深港緊密合作、融合發(fā)展等其他重大問題開展專項調研,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

  “這與深港合作共同開發(fā)推進現代服務業(yè)的定位相吻合,雙方共建管理團隊,是機制上的完善與邁進。”譚剛表示。

  在第一部涉及深港合作的法規(guī)——《前海條例》中,有20多處提到香港,明確提出前海應當堅持與香港緊密合作。

  “前??赡軙?chuàng)造出一個深港融合發(fā)展的新模式,包括在社會民主、經濟、政治等方面。也許在將來,可以推廣到深圳乃至廣東?!鼻昂9芾砭治淳呙賳T告訴本報記者,以前海管理局為例,其成立就是學習了香港特區(qū)政府的“法定機構”的模式,前海管理局不是政府機構,也不是政府組建的開發(fā)企業(yè),前海管理局“是企業(yè)化政府,不是政府企業(yè),它是全新的”。

  同時,依據《前海條例》在前海設立理事會中,香港理事不少于理事總數的五分之一。前海管理局決定的重大事項,應當經理事會全體成員過半數通過;特別重大的事項,應當經理事會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

  這都凸顯出香港在前海港深合作中的重要性。

  盡管如此強調“香港基因”,在前海開發(fā)前期的實際運行中,前海管理局的職能仍以開發(fā)建設和招商引資等經濟事務為主,社會事務則仍交由市政府統籌推進,前海管理局只負責協調。

  對此,譚剛認為,目前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è)合作區(qū)的管理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前海管理局權限與政府的職能之間還需要磨合,“目前前海的發(fā)展尚未形成規(guī)模,政府適當介入還是可以理解的,但當前海的發(fā)展達到一定程度,政府便會適時退出其管理?!保ㄧ娏?張鳳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