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支持小機場建設潮 造血自足是關鍵


時間:2014-12-16





日期,國家發(fā)改委官網發(fā)布消息稱,吉林省松原民用機場、青海省果洛民用機場、內蒙古扎蘭屯機場、云南省瀾滄民用機場、貴州省仁懷民用機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復,總投資額為54.9億元人民幣。

這幾家擬建機場獲得批復,正是當前國家“小機場建設潮”的一個真實寫照。然而,在當前各地上馬新機場熱情高漲的背后,一個尷尬的現實卻是一些小機場大規(guī)模虧損,要靠高額的財政補貼勉強維持。

國家政策支持小機場建設潮

“我國的機場建設近些年確實是在呈飛速增長趨勢?!敝袊窈酱髮W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機場建設潮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李曉津解釋稱,我國經濟目前正在迅猛的發(fā)展之中,而如今的經濟發(fā)展不僅體現了知識經濟,更體現了速度經濟。

出于經濟建設發(fā)展的考慮,近些年國家對機場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中國民航大學機場規(guī)劃研究所所長王志強向記者表示,這也直接促使了機場建設熱潮的來臨。

記者注意到,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2013年曾公開表示,中國每萬平方公里僅有0.19個機場,美國為0.57個,歐盟是0.92個,日本高達2.59個,相比發(fā)達國家,中國的機場數量十分不足。

而在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中,也提出要求,到2015年年底,我國新建機場將達70座,改擴建機場101座。

王志強向記者透露,“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出的將新修70座機場的目標,是之前5年修建了33座機場的兩倍多,且規(guī)劃中提到的“新建機場”全部為中小型支線機場,比如北方的撫遠機場等。

“國家為什么要鼓勵發(fā)展中小型機場?”王志強解釋稱,當前國家經濟重點強調的是全面快速發(fā)展,各地方尤其是一些小地方只有將自身的旅游資源和物產資源等充分發(fā)揮出來,才能不在發(fā)展的浪潮中落后,這其中交通條件至關重要,機場建設更是關鍵的一環(huán)。

李曉津也向記者表示,中小型支線機場的建立有助于國家整體航空網絡的布局發(fā)展并帶動各地發(fā)展,因此國家也對中小型機場給予了經濟上的幫助。

中小機場虧損嚴重

一組公開數據表明,2012年全國183個大、中、小機場中,134個機場共虧損29億元,這其中近八成是支線航空的小機場。

在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航空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起淮看來,小機場運營面臨虧損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一方面當前公路交通和高鐵等軌道交通的不斷發(fā)展,給票價相對高昂、受天氣影響較大的航空客運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此外,建支線機場的地區(qū)一般都不是人口聚集地,旅游資源、經濟發(fā)展水平等相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一定差距,這都會導致這些航線的乘客輸送量有限,“乘客需求量低,就會帶來航班次數的減少,進而使客流量更低,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目前虧損的小機場大多是在靠國家的資金補貼‘過活’,但這些補貼畢竟有限,因此,地方政府也想出了不少為機場‘輸血’的‘高招’?!睆埰鸹聪蛴浾呓榻B,不少地方都有“硬性”規(guī)定,要求一些單位每年包機出行的次數,江蘇省某地政府還曾發(fā)文鼓勵公務員優(yōu)先乘坐飛機,由政府公務消費為機場填補客源。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那就是小機場的航線是要由地方政府給航空公司飛行補貼來“支撐”的。此前媒體曾報道黑龍江省一個縣城支線機場南航往返一次,當地縣政府要給予航空公司15萬余元的補貼,而國航的往返補貼更是達到40萬元。

機場建設的發(fā)展方向

李曉津認為,機場的超前建設應以各地方實際情況為前提,比如首都機場,需求量極大,就應該在建設時考慮預存空間,避免多次改擴建帶來的資金浪費;但對于很多中小型支線機場,需求量極其有限,如果再盲目進行超前建設,就只能是資源被過度浪費。

王志強對此表示認同,“機場建設只有在當地的實際需求量和市場客觀規(guī)律下建設才能起到拉動地方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他強調,機場的規(guī)劃審批必須要經過前期科學的調研論證,充分了解當地客源以及其他交通設施的情況等,讓市場決定機場建設,才能真正改變小機場“飛一次虧一次”的現狀,充分發(fā)揮出機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王志強認為,機場建設中可以考慮引進民營資本投入,一方面可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有民營資金注入,他們也會對機場建設和預算花費更為細致,避免政府“閉門拍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jiān)督作用。

此外,他建議未來機場規(guī)劃和批復上應多考慮向航空條件較差的地方傾斜,“比如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qū),建機場的成本遠低于建公路、鐵路的成本,對帶動西部發(fā)展也有積極意義”。

來源:中華建筑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