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以來,隨著經(jīng)營壓力與資金壓力的加大,眾多國內鋼企紛紛通過債券、票據(jù)等方式加大融資力度,而此類動作的直接代價就是鋼企財務費用的激增。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截至8月30日,已發(fā)布中報的25家鋼鐵類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合計高達76.44億元,平均每家3.05億元;同時,與上年同期相比,這一數(shù)額大幅上漲了50.1%。
不僅如此,中報顯示,報告期內,這26家上市鋼企的凈利潤總額也不過58.8億元,凈利潤與財務費用比率已達1:1.3。這不免令人再次想起此前中鋼協(xié)主管財務的副秘書長遲秀麗的感嘆:在礦山之外,鋼廠又淪為給銀行打工的地步!
融資成本激增致財務費用大漲
從中報披露數(shù)據(jù)來看,共有21家上市鋼企財務費用上漲,占比逾8成。在這些上市鋼企中,財務費用最高的是武鋼股份,高達9.01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77.23%。而增長幅度最驚人的,當屬寶鋼股份,本報告期內的財務費用為4.99億元,但上年同期卻僅為6609萬元,飆漲了655.7%。
此外,財務費用增長超過50%的上市鋼企還有馬鋼股份、山東鋼鐵、韶鋼松山、本鋼板材和久立特材等,增長幅度分別為99.3%,185.3%,81.7%、87.6%和98.1%。
對于財務費用的激增,鋼企普遍表示主要是受融資成本上升的影響。如柳鋼股份就直言,報告期借款利率同比上升,公司借款規(guī)模增大,導致融資成本上升。中報數(shù)據(jù)顯示,該公司上半年財務費用合計4.49億元,同比增長41.09%。
武鋼股份稱,財務費用增加主要原因是利率上漲,貸款規(guī)模增大。馬鋼股份則表示,財務費用增加主要系本期借款和公司債券增加以及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的下降幅度小于去年同期導致美元借款匯兌損失增加所致。
這一問題也能從中報財務費用的明細項目中的利息支出得到反映。如寶鋼股份的利息支出由上年同期的8.33億元增至9.45億元,上漲13.4%;武鋼股份、馬鋼股份、山東鋼鐵、撫順特鋼、凌鋼股份和久立特材的利息支出更為驚人,分別達8.74億元、8.25億元、5.32億元、2.14億元、1.46億元和0.22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為41.8%、42.1%、193.1%、42.6%、87%和69%。
財務費用成利潤黑洞鋼企淪為給銀行打工
巨額的財務費用對于鋼廠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比一下其中報利潤或許能得出更為鮮明的感受。以武鋼股份為例,其中報實現(xiàn)凈利潤為1.39億元,凈利潤與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的比已達1:6.48:6.29。而馬鋼股份在利息支出和財務費用飆漲的同時,凈利潤卻是巨虧18.7億元。
另據(jù)本報記者統(tǒng)計,在已發(fā)布中報的25家上市鋼企中,有19家的財務費用大于凈利潤。柳鋼股份凈利潤與財務費用之比甚至已達1:250,此外,太鋼不銹、包鋼股份、南鋼股份、本鋼板材、撫順特鋼、三鋼閩光、沙鋼股份的這一比例分別已達1:1.99、1:7.27、1:5.77、1:1.87、1:18.82、1:9.17、1:2.63??梢哉f,財務費用已成為吞噬鋼企利潤的一個巨大黑洞。
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鋼企財務費用成本就已在迅速增長了。中鋼協(xié)主管財務的副秘書長遲秀麗曾透露,2011年年底,全國70多家大眾型鋼廠的財務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11年全年大中型鋼廠的利潤總額為875億,但包括貸款利息、匯票貼息等在內財務成本總額達到了621億,利潤與財務費用比達到了1:0.7.
“在企業(yè)的三大成本費用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企業(yè)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降低,但是唯獨財務費用掌握在銀行手中。在礦山之外,鋼廠又淪為給銀行打工的地步。”遲秀麗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如此感嘆道。
鋼企經(jīng)營壓力大無奈仍需舉債度日
然而,對于鋼企來說,雖然融資成本激增,但面對嚴酷的市場環(huán)境,持續(xù)加大的經(jīng)營壓力和資金壓力,有的借債卻仍比沒的借債要強。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鋼企就紛紛加大融資力度。如河北鋼鐵集團去年11月15日發(fā)行80億元5年期無擔保中期票據(jù);安陽鋼鐵于去年11月11日起發(fā)行10億元公司債等。
此后,今年2月底,寶鋼成為首家赴港直接發(fā)行人民幣計價債券俗稱“點心債”的中國內地非金融類企業(yè),募集資金總額高達65億元;5月底,包鋼股份在銀行市場成功發(fā)行了2012年度第一期30億元中期票據(jù);6月13日,武鋼集團公開發(fā)行了票面總額為人民幣20億元的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jù)。
對于募集資金的目的,鋼企則多指稱為“優(yōu)化公司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償還銀行借款”、“補充流動資金”、“補充營運資金”、“購買礦石、動力煤、燃料等原材料”等。
而6月以來,雖然中報利息支出激增,財務費用成本大幅上漲,但鋼企依然沒有停下舉債的步伐。7月初,西寧鋼鐵稱將發(fā)行不超過4.3億元的公司債券,馬鋼股份則欲在銀行間市場發(fā)行不超過10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武鋼的融資頻率更是密集。在6月發(fā)行中期票據(jù)后,7月10日,武鋼集團又發(fā)行了今年第二期中期票據(jù),總額為30億元,借著8月24日,武鋼股份再次在銀行間債市簿記建檔發(fā)行60億元中期票據(jù)。也就是說,光近3個月,武鋼的發(fā)債就已達到110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