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上漲、進口增長---上半年農藥市場回顧


作者:張為農    時間:2011-07-25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今年春季農藥市場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殺蟲劑中大宗常規(guī)產品毒死蜱、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氧化樂果、樂果、吡蟲啉、啶蟲脒等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殺菌劑銷售量以多菌靈、三環(huán)唑、甲霜靈、戊唑醇、代森錳鋅、井岡霉素等為主,但銷售量較去年同期略有降低;除草劑銷售量以草甘膦,百草枯、丁草胺、芐嘧磺隆、異丙甲草胺等為主,銷售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銷售市場回暖的因素有三,一是小麥、油菜蟲害發(fā)生重于去年。受春季降水偏少影響,蚜蟲在小麥、油菜上發(fā)生為害普遍較重,致使吡蟲啉、毒死蜱、氯氰菊酯、辛硫磷等殺蟲劑使用量大幅增加。二是病害防治面積上升。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調動了農民種植積極性,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明顯,大棚種植面積持續(xù)擴大,致使病害有加重趨勢。另外由于長期干旱后氣溫回升較快,麥子白粉病、條銹病較重,使殺菌劑中三唑酮、戊唑醇、多菌靈、三環(huán)唑、咪鮮胺等使用量上升,小麥紋枯病拉動了對井岡霉素的需求。三是旱災后衛(wèi)生防疫的需要,敵敵畏和菊酯類農藥的需求驟然上升。

   
農藥價格普遍上漲

   
據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50%~60%的農藥品種價格都有上漲。殺蟲劑中吡蟲啉、毒死蜱、功夫菊酯等價格上漲明顯,比去年同期高10%~25%;殺菌劑中三唑酮、多菌靈、戊唑醇等、比去年同期高9.7%~42.5%。


在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生產原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三廢治理費用上升,致使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全面提升,這是價格攀升的基礎。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從年初的18萬元/噸至5月份上漲到19萬元/噸,高氯苯油從3.8萬元/噸上漲至4.05萬元/噸,毒死蜱從3.5萬元/噸上漲至3.9萬元/噸,咪鮮胺6.6萬~6.8萬元/噸,比一季度時的5.1萬~5.5萬元/噸每噸上漲1.3萬~1.5萬元。


此外,原藥漲價還有其他因素,一是因環(huán)保不達標,停產企業(yè)較多,產量急劇下降而貨緊價揚,如殺菌劑三唑酮和戊唑醇都是這一因素而漲價,三唑酮原藥從5.3萬元/噸上漲至5.8萬元/噸,戊唑醇原藥從7.5萬元/噸上漲至8.5萬元/噸。二是出口增加拉動價格提升。去年國外因棉花價格兇猛上漲,2011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增加而使我國除草劑氟樂靈和2,4-滴出口猛增而價格上漲。氟樂靈原藥1.9萬元/噸,比去年同期的1.7萬元/噸上漲12%;2,4-滴原藥1.8萬元/噸,比去年同期的1.68萬元/噸上漲7.2%。

   
進口農藥市場份額增長

   
我國農藥外貿依存度高達80%左右,近3年來出口量每年都在100萬噸~122萬噸之間,出口產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占到10%左右。今年上半年農藥出口總量和總金額都呈增長態(tài)勢。1~4月份共出口農藥282828噸,金額為861303741美元,同比增長30.85%和34.85%。據報道,制劑出口在數量上已超越原藥。上半年出口在500萬美元以上的品種有克百威,丙溴磷、樂果、毒死蜱、乙烯利、伊維菌素、氯氟氰菊酯、代森錳鋅、異丙甲草胺、多菌靈、聯(lián)苯菊酯、甲霜靈、赤霉素、草甘膦等。


目前我國農藥出口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國際農產品價格特別是東南亞國家主要農產品價格進一步提高,刺激農作物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導致農藥市場需求擴大;二是不少企業(yè)農藥產品質量和規(guī)模不斷提升,而同類型產品價格與跨國公司比十分便宜,競爭優(yōu)勢非常明顯。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